汗青评价编辑
厥后,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设于义州,分设摆布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利,后嗣断绝。
近当代以来,林丹汗在蒙古的评价获得极大窜改,以为他是一个志在规复成吉思汗霸业、将一盘散沙的蒙古复归同一的豪杰之主,又果断不向后金投降,显现了蒙古民族的气势。如乌兰夫称他为“抵挡外族压迫的豪杰”。[34]蒙前群众共和国粹者则必定林丹汗“对满洲的侵犯打算曾经表示果断地反对”“诡计对于所属各部实施强有力的集权,并且建立起一个在他节制下的同一独立的蒙古”。[35]
政治
中国粹者戴鸿义以为“林丹汗对内实施同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施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极力保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好处,是比较合适实际的。但是,林丹汗孤负了北元群众所寄于的希冀……林丹汗统辖的北元地区,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根本,贫乏薄弱的气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他更无坚固的大众根本,‘诸部各自称雄’‘傲然不睬’,在明与后金的打击面前,其统治地区内毫无任何的防备摆设,只能实施悲观的逃窜主义,‘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对内对外政策的弊端,树敌过量,必定使他的志向未成而‘报恨毕生’”。[37]
清朝对林丹汗亦持否定评价。清人魏源称林丹汗“有宋康(宋王偃)、武乙之暴”。[32]
林丹汗逃亡青海,避祸熬程中部众大量流失,1633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子率千余户投降。同时又贫乏粮食,乃至到了“杀人易食”的境地。[27]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持续在3、4、蒲月出兵,闰八月乃至和洪承畴比武,都是为了获得粮食。他在青海时,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缔盟,因为他们都不信奉黄教,以是被称为“反黄教联盟”。[28]林丹汗试图操纵这个联盟东山复兴。但是天不假年,就在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平生。
明朝对林丹汗评价较低,称他“幼年嗜酒色”[21]、“沉湎酒色”[15]、“嗜利好色,驭下没法”。[31]另一方面又说他是“虏中名王,尤称桀骜”。[4]
败亡青海
林丹汗西迁以来,固然获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获咎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堕入孤家寡人的地步,离同一蒙古的胡想也越来越悠远。当时漠西和漠北本来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繁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战役,“畜牧匮乏”[23],各部流浪失所。加上“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流行”[24],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当也大大减弱了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25],其兵员严峻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