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广宁承天府天然也易了主,我跟着李如柏的旧部回到李氏故乡铁岭。李如柏败兵还京后,他成日郁郁寡欢,足不出户,也不问世事,乃至告老回籍,但是世人又岂会放过他。萨尔浒一失,汉人万夫所指,都在杨镐和李如柏二人头上。杨镐现在下了狱,李如柏去官回籍,但世人的口诛笔伐,却涓滴没有断过。杨镐和李家交好的事情,被搬上来台面上来大肆鼓吹,当年杨镐和李如梅情同手足,乃至不吝迟延军情,也要让李如梅侵犯头功的事情被群臣所指。更有甚者,猜想他二人早就晓得此战会败,李如柏的南路明军才会一起迟延,未有交兵,就闻讯而逃。李氏一家,何时接受过这等的臭名?
到了申时,努/尔哈赤所率的雄师队也赶到了界藩城。然其却未声援吉林崖,而是调头去攻萨尔浒明军大营。当时驻守萨尔浒的明军不过万人,而努/尔哈赤所率兵马足足有三万七千余。驻守萨尔浒大营的总兵王宣、赵梦璘等率领决死抵挡,最后寡不敌众,明军大营被攻破,王宣、赵梦麟战死。流窜的明军争相逃命,全线溃败。
然杨镐坐镇沈阳,把握着矫捷兵力施援,却未对三路明军溃败做出任何应对之策,仅在三月五日,忙传令给行动迟缓的李如柏所率南路明军回师。
仿佛是一种征象,但是我没法晓得,这征象到底是甚么。
四月,李如柏下台以后,其四弟李如桢接任辽东总兵,驻沈阳。神宗命令,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三月月朔,杜松不听总兵赵梦麟劝等众将劝谏休整,强命渡河,意在兵贵神速。但是渡河期间,因为军队的兵甲攻城东西等太重,难以跟上先头军队的法度,杜松遂只好率先头军队先行轻装渡河。然金兵亦是有备而来,□□哈赤趁明军渡河期间,损毁浑河上游堤坝,一时候河水陡涨,明军被水淹死者甚多,致兵伤马毙,锐气大挫。过浑河后,杜松以全军之力,集合攻打吉林崖。然中午,代善所带领的先头人马已到达了界藩城南。
万历四十六年事末。时蚩尤旗长竟天,彗见东方,星陨地动,识者觉得败征。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以师久饷匮,催发红旗,催促杨镐出兵。
杜松军见萨尔浒大营已破,军心大动。两军在吉林崖奋战至深夜,因明军器器燃光,让金兵得以从暗击明,势如破竹,杜松被被大金贝勒赖幕布射杀身亡,参将柴国栋、游击王浩、张大纪、游击杨钦、汪海龙和管抚顺游击事备御杨汝达也战死。
东路刘铤所率明军,应路途险阻,山路崎岖,行进困难,浑然不知西北两路兵马皆已得胜,仍按旧旨,向北开进。
见和谈不可,朝廷施加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这多方权势的感化下,仲春,杨镐会总督汪可受,与巡抚、巡按等定议,于仲春旬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届时会兵分四道,由总兵官马林出开原攻北,杜松出抚顺攻西,李如柏从鸦鹘关出趋清河攻南,东南则以刘铤出宽奠,由凉马佃捣后,而以朝鲜兵助之,号大兵四十七万。然未可知的是,原定出兵之日突遇天降大雪,兵士不前,遂发师之期泄漏。只好改成同月二十五日再征。
兜兜转转,这个辽东经略的位置,又回到了熊廷弼的手上。
我忧心愈重。因为这串陨石是六夫人留下的,或许当日她所做的预言,皆是以此石而断论的。这个青光,必然预报着甚么。
从明军的摆设来看,这可谓绝代空前的一战,确切是做到了万事俱备,万全之策,焉有败北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