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 > 《中庸》
⑥矫:强大的模样。
⑧申:反复。
【注释】
第三十章(知法)
③陵,欺陵。
第二十五章(诚意)
【原文】
②体:体察、体恤。
④材:指事物的本质。笃:加厚。
③反:同“返”,引申为规复。
孔子说:“天下国度能够平治,官爵俸禄能够辞掉,锋利的刀刃能够用脚踩,但是中庸之道却不轻易做到。”
③性之德也:表示出天生的德行。
④柔:爱恤,安抚。
把握至诚之道,便能够预知将来,国度即将昌隆,必然有吉利的征象;国度将要灭亡,必然有灾害邪异。在蓍龟中能够反应,在本身的四肢中也会表现出来。祸福即将到来的时候,善,必然能预知,不善,也必然能事行晓得。所乃至诚的人如同神明普通。
④“所求乎子”句:责求别人晓得做人子的事理,我却未能以此奉养父亲。
【原文】
③无道:横逆在理。
【原文】
【译文】
⑥壹军装:穿上铠甲(讨伐商纣),意为毁灭商朝。
⑦宪宪:明显,光亮。《诗经》中为“显显”。
第三章(正心)
⑧力行:昂扬勤奋。
(12)既:肉食。禀:粮米。既禀称事:按做事的多少发放肉食、粮米。
⑦斯昭昭之多:天由小小的敞亮堆集而成。
⑨先公:周在获得天下之前的历代先人。
①睿:通达,看得深远。知:同“智”。
子路问强①。子曰:“南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②,不报无道③,南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④,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⑤,强哉矫⑥!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稳定塞焉⑦,强哉矫!国无道,至死稳定,强哉矫!”
⑩潜:幽深的处所。伏:埋没不露。
第十二章(知物)
④变:窜改民气。
中庸
第二十二章(诚意)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①!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成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③,以承祭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摆布。《诗》曰:‘神之格思,不成度思!矧可射思④!’夫微之显,诚之不成揜如此夫⑤。”
孔子以尧、舜为宗,担当他们的传统,又彰明周文王、周武王的法制典章并师法他们;他上能顺从六合天然的窜改,下能因循水地盘理环境的事理。贤人之德比如六合那样,没有一样不能承载,没有一个不能覆盖。就仿佛春夏秋冬,四时更迭运转;就仿佛天上日月,瓜代呈现,照亮天下。万物共同发育而不相互波折,事理一并实施而不相互违背,小德就像江水,川流不息。大德能够浑厚化育万物。这就是六合之以是大的启事。
(17)奏假:诚笃恭敬,以祭奠先人神灵。奏,进。假,打动。无言:冷静无声。
④执:死守。
⑩如天:描述不成测量其高。如渊:描述不成测量其深。
(13)队(zhuì):通“坠”,坠落。
第二章(知人)
第十七章(知天)
【注释】
中庸
第十八章(齐家)
第二十一章(知性)
②昆弟:兄弟。
凡事豫则立①,不豫则废②。言前定则不跲③,事前定则不困④,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鄙人位不获乎上⑤,民不成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⑥,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⑦: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子;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⑧,不思而得⑨,安闲中道,贤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刚强之者也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