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简史 > 第36章 新道家:主理派(1)

我的书架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将更多地提到,此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者。乐亦不复分解词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文学》篇)“指不至”是《庄子・天下》所载公孙龙一派的人辩论的论点之一。“指”字的字面意义是手指,但是在第八章我把它译为“universal”(“共相”)。但是在这里,乐广(乐令)明显是取其字面意义,解作手指。麈尾不能至几,如同手指不能至几。

在本书第八章至第十章,我们看到,名家将“超乎形象”的看法,进献给道家。在公元3世纪、4世纪,跟着道家的答复,名家的兴趣也答复了。新道家研讨了惠施、公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连络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此语见郭象《庄子注》的《天下篇注》)。我们在第八章已经看到,公孙龙也就是如许做的。

老庄否定有品德的造物主存在,代之以无品德的道,而道生万物。向郭则更进一步,以为道是真正的无。照向郭的说法,先秦道家所说的道生万物,不过是说万物自生。以是他们写道:“道,无能也。此言得之于道,乃以是明其得意耳。”(《大宗师》“傅说得之……”注)

据《晋书》所说,向秀、郭象的籍贯都在现在的河南省,都是玄学和清谈的大师。这一章以这两位哲学家为新道家唯理派的代表,并且相沿《世说新语》的用语,以《庄子注》为向郭义,称为“向郭注”。

比方,《论语・先进》中说:“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孔子这句话的意义是,颜回的学问品德差未几了吧,但是常常穷得没有体例。“空”是贫乏财贿。但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假造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内心想着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做了以下解释:“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贤人验之,贤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每一物需求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本身,而不是为其他的任何一物。向郭注说:“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何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成以相无者也。”(《秋水》“以功观之……”注)照向郭的说法,物与物之间的干系,就像两支同盟国军队之间的干系。每支军队各为它本身的国度而战,同时也帮忙了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的胜负不能不影响另一支军队。

“道”是“无”

万物自生,向郭谓之“独化”。这个实际以为,万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但是物与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干系。干系是存在的,这些干系都是需求的。向郭注说:“人之生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必具。故虽戋戋之身,乃举六合以奉之。故六合万物,凡统统者,不成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大宗师》“知人之所为者……”注)

向郭注又说:“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天然为先之,而天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乃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但是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天然,非有使然也。”(《知北游》“有先六合生者物耶……”注)

推荐阅读: 三国之董卓之子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EXO之罂粟女王     大国医     最强红包     瑾色撩人     亲爱的,来接招     女神的黑店[重生]     桃野小农民     拳霸天下     你最珍贵1     顾少的天价前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