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简史 > 第52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2)

我的书架

正因为这个原因,以是西方的哲学研讨虽有那么多分歧的门类,而第一个吸引中国人重视力的是逻辑。乃至在严复翻译穆勒《名学》之前,明朝的李之藻(1630年卒)早已同耶教神甫合译了一部中世纪讲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教科书。他译的书,名叫《名理探》。在第十九章已经说过,“名理”就是辩名析理。严复将逻辑译为“名学”。在第八章已经说过,名家哲学的本质,以公孙龙为代表,也恰是辩名析理。但是在第八章我已经指出,名家哲学与逻辑并不完整不异。但是有类似之处,以是中国人当月朔传闻西方的逻辑,就顿时重视到这个类似之处,将它与中国本身的名家联络起来。

严复译的书为甚么流行天下,有三个启事。第一是甲午战役中国败于日本,又接连遭到西方的侵犯,丧权辱国,这些事件震破了中国人信赖本身的陈腐文明的优胜感,使之产生体味西方思惟的欲望。在此之前,中国人胡想,西方人不过在天然科学、机器、枪炮、战舰方面高超一点,拿不出甚么精力的东西来。第二个启事是严复在其译文中写了很多按语,将原文的一些观点与中国哲学的观点做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体味。这类做法,很像“格义”,即类比解释,我们在第二十章讲到过。第三个启事是,在严复的译文中,斯宾塞、穆勒等人的当代英文却变成了最高雅的古文,读起来就像是读《墨子》、《荀子》一样。中国人有个传统是恭敬好文章,严复当时候的人更有如许的科学,就是任何思惟,只要能用古文表达出来,这个究竟的本身就像中国典范的本身一样的有代价。

西方思惟的传入

首要的是这个别例,不是西方哲学的现成结论。中国有个故事,说是有小我遇见一名神仙,神仙问他需求甚么东西。他说他需求金子。神仙用手指头点了几块石头,石头当即变成金子。神仙叫他拿去,但是他不拿。神仙问:“你还要甚么呢?”他答道:“我要你的手指头。”逻辑阐发法就是西方哲学家的手指头,中国人要的是手指头。

中国哲学门有很多传授。这些学者有的是古文学派,有的是今文学派;有的信程朱,有的信陆王。此中有一名信奉陆王,教我们的中国哲学史,是两年的课程,每周四小时。他从尧舜讲起,讲到第一学期末,还只讲到周公,就是说,离孔子另有五百年。我们问他,按这个进度,这门课甚么时候才气讲完。他答复说:“唔,研讨哲学,无所谓完不完。若要它完,我一句话就能完;不要它完,就永久不会完。”

就我所能看出的而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进献,是逻辑阐发体例。在第二十一章我曾说,佛家和道家都用负的体例。逻辑阐发体例正和这类负的体例相反,以是能够叫做正的体例。负的体例,试图消弭辨别,奉告我们它的工具不是甚么;正的体例,则试图做出辨别,奉告我们它的工具是甚么。对于中国人来讲,传入佛家的负的体例,并无关紧急,因为道家早已有负的体例,当然佛家的负的体例确切加强了它。但是,正的体例的传入,就真恰是极其首要的大事了。它赐与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惟体例,使其全部思惟为之一变。但是鄙人一章我们就会看到,它没有代替负的体例,只是弥补了负的体例。

北京大学当时是中国独一的国立大学,打算设三个哲学门:中国哲学门、西洋哲学门、印度哲学门。门,相称于厥后的系。但是当时实际设立的,只要一个哲学门,即中国哲学门。在1915年宣布建立西洋哲学门,聘了一名传授,是在德国粹哲学的,当然能够教这方面的课程。我因而在这一年到北京,考进了这个门,但是使我懊丧的是,这位传授方才要教我们却归天了。是以我只要进中国哲学门学习。

推荐阅读: 末日:我契约成神     尖兵使命     我在明末手搓万物供养百万大军     规则系学霸     女装少年终将成王     (古穿今)娱乐圈之后天苏体     永生战神     快穿:家养小反派     豪门通灵少奶奶:厉少,小声点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综]不走心安排     可不可以不宠她[重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