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六章
最后再讲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配角是郗超。郗超是一个很有才调也很有抱负的人,他是桓温最信赖最依托的幕僚。桓温当时是大权在握的军阀,他有篡夺晋朝政权的野心,而郗超则以为桓温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情愿帮忙桓温成绩大业。他们常常在桓温家里策划诡计。有一次两人正在寝室里密谈的时候,俄然谢安来了,郗超一时无处躲避,便躲到桓温的床帐的后边。谢安和桓温谈起朝廷的事, 郗超听得努力,竟忘了本身是躲在帐后,竟然插了一句嘴,谢安吃了一惊,但他很机警,假装毫不在乎,跟桓温开打趣说:“本来你这里另有一个入幕之宾啊。”“入幕之宾”这个词今后成了“好友”(现在也常指“恋人”)的代称。郗超帮桓温的诡计是瞒着本身的父亲郗愔的。郗愔当时任司空,是一个忠于晋朝的老臣,父子两人政治态度刚好相反,但郗愔并不知情。没想到郗超在三十多岁的丁壮得了沉痾死了,郗愔白头送黑发,非常哀思。郗超跟父亲豪情非常好,他在病重的时候就想到如果本身死了,父亲能够会哀思得把老命送掉,就把一个密封的小盒子交给本身靠近的仆人,说,如果老爷子只是普通的哀思,就算了,如果他哀思得不可,你就把这个小盒子交给老爷子。厥后郗愔公然哀思得死去活来,仆人就照郗超说的把小盒子交给了郗愔。郗愔翻开一看,盒子内里满是郗超为桓温写的篡夺晋朝政权的计划、步调,以及跟桓温的来往密信。郗愔一看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好,早就该死了。”郗愔的哀思就如许被气愤抵消了,老命也就保住了。看,这父子俩多成心机,他们豪情深不深、真不真呢?看来政治态度的不归并没有毛病他们父子的豪情,起码没有减少郗超对父亲的爱敬。
来体味一下王弼。王弼真是人类汗青上少见的天赋,史乘上说他死的时候二十四岁,实际上按明天的算法顶多二十三岁,如果他生在夏季,说不定还没满二十三岁,因为他是春季得“非典”(古时叫“疾疫”或“时疫”)归天的。但是他在哲学上的成绩很了不起,在中国汗青上没有几小我能够比拟,如果我们遴选中国有史以来十大闻名的思惟家、哲学家,他是绝对名列前茅的。
魏晋清谈切磋了很多哲理,这些哲理构成一股思潮,叫作玄学。魏晋玄学与清谈中有一个闻名的命题,就是:贤人到底有情还是无情?在中国前人的看法里,贤人是最完美的人,是统统人的典范,在贤人身上表现着天的意志和道的完美。天不成攀,道不成见,以是天道是不能直接学习的。人要靠近至高无上的天道,只要通过贤人,因为贤人是能够学习仿照的。以是贤人是相同天道与人的桥梁,一小我通过向贤人学习而能够靠近天道,因此一小我涵养的极致就是尽力达到贤人的境地,前人把这叫“内圣”。那么贤人是一种甚么样的境地呢?弄清这个题目,凡人才好学习修炼。特别在情这方面,贤人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呢?因为对于浅显人而言,感情题目常常是困扰平生的大题目,人和人之间很多争斗乃至相互残杀的悲剧,常常因情而起。如果说贤人也是有情的,那贤人是不是也会遭到情的困扰呢?如果贤人真的很完美,仿佛应当无情才对,那么“内圣”的最高境地难道也要做到无情吗?人有没有能够做到无情呢?这些题目在魏晋期间被一些思惟家、知识精英提出来几次辩论,这些辩论被后代称为“贤人有情无情之辩”。
另有一个伉俪情深的故事,配角是荀粲。荀粲出世在一个大士族家里,他是荀子的第十四代孙,他的父亲是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他的堂兄荀攸是曹操的另一名首要谋士,他的叔祖父荀爽在汉末做过司空,他的另一个堂叔荀悦是汉末的大思惟家和史学家,写过一部《申鉴》,还写了一部《汉纪》,这两部书现在另有影响。荀粲本身也是一个思惟家,能够说是魏晋玄学与清谈的前驱人物。跟王弼一样,荀粲也是一个少年天赋,并且也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实际上是二十八岁)。他是如何死的呢?爱老婆爱死的。荀粲爱老婆着名,他特别宣称,讨老婆别的都不首要,最重如果要标致。他也公然娶了一个很标致的老婆(名将曹洪之女)。娶过来以后他疼惜得不得了,夏天早晨热,他就先在露天的天井里把本身摊凉,睡到床上把席子弄凉了,再让老婆来睡,免得老婆热着。到了夏季呢,他就先把本身烤热,钻进被窝里把被窝弄热了,才让老婆出去睡,免得老婆冻着。有一年夏季,他老婆感冒了,发热,阿谁时候没有空调,这一下荀粲没体例了,便像夏天一样跑到天井里先把本身满身冻得冰冷,再贴着老婆睡,想让老婆舒畅一点。他睡一会再跑出去,再冻凉了,再跑出去,再贴着老婆睡。没想到如许几次几次,他本身也感冒了。最后老婆还是死了,荀粲哀思得不得了,别人劝他说,你找老婆只重貌不重德,如许标致的女人并不难找,再找一个就是了。他却说,才子难再得,我这个老婆固然谈不上倾城倾国,但要再找一个如许标致的,也实在不轻易啊。过分的悲伤终究使他不到一年就送了命。看,荀粲这小我痴不痴,重情不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