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六章
再讲一个兄弟情笃的故事,配角是王徽之。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字子猷,他有一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王献之才华纵横,字写得跟爸爸王羲之一样好,父子俩在书法史上合称“二王”。王徽之非常赏识弟弟的才调,感觉本身不如弟弟。有一次,他传闻有一个神通很高深的老道能够把一小我的阳寿加到另一小我的身上,就去找这个老道,说他弟弟才华过他十倍,他但愿弟弟长命,好多做点奇迹,情愿把本身的阳寿送给弟弟。没想到老道算了算,说没体例。王徽之问为甚么,老道说,因为你们两小我的寿命都没剩下多少了,就算把你剩下的阳寿加到他身上也没成心义。公然不久以后他们两个都病了,两家仆人跑上跑下传达兄弟两人的相互体贴。有一天王徽之俄然感觉几天没有弟弟的动静了,想到恐怕大事不妙,就不管本身沉痾在身,立即叫仆人用肩舆抬着本身去看弟弟。成果一到献之家里,公然发明弟弟已经死了,刚设好灵堂。他没说话,也没哭,从墙上取下弟弟平常喜好弹的琴,坐在灵前就弹了起来。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他长叹一声,把琴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人琴俱亡啊。“人琴俱亡”这四个字一向传到明天,还能够让人感遭到王徽之对弟弟的密意和哀思,赛过统统号哭。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的这句名言而后便成为魏晋士人在感情题目上的宣言和座右铭,魏晋名流安然宣称本身敏感多情,并以此作为精英分子的自我标榜。情不但合法,并且必须,多情不是缺点而是长处,不是好事而是功德。因为这类思潮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便都有一种“尚情”的偏向,士人们的平常风格就是以豪情丰富而风骚自喜。
再讲一个朋友情深的故事,配角还是王徽之。王徽之实在是一个很富豪情的人,不但爱弟弟,也爱朋友。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戴逵,字安道,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东晋驰名的画家、音乐家和文学家。王徽之和戴逵当时住在会稽一条叫剡溪的江边,但是相隔几十里。有一年夏季很冷,一天夜里王徽之大抵是冻醒了,推开窗户一看,一片乌黑,天高低着鹅毛大雪。他看了很高兴,感觉很美,在房里走来走去,一边吟诵左思的《招隐诗》,俄然想起本身的老友戴逵,因为戴逵也是隐士。他便顿时叫仆人筹办好船,冒着雪溯江而上,要去看老朋友。仆人们划到天亮,才达到戴逵门口。王徽之却俄然对仆人讲,算了,我们归去。人问,你不是要来看朋友吗?如何到了又要归去呢?王徽之说,我是败兴而来,现在我已经满足了,便能够归去了,不必然要见到他。王徽之就是如许一个多情而率性的人。“败兴而来”和“兴尽而返”今后成了两个成语,现在还留在我们的字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