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石勒杀刘曜,得传国玉玺,又自作聪明的在传国玉玺的另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
侯景兵败,部下侯子照顾传国玉玺走江东,因怕追兵赶上,将玺投入建康栖霞寺井中,为寺僧永行所得。
秦子婴元年冬,刘邦攻到灞上,秦王子婴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始皇玺,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带,并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
后赵传至石鉴,内哄,冉闵杀石鉴,夺玺,传子冉智。
唐传二百七十余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
西晋同一三国,传国玉玺归司马炎。
厥后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小天子刘婴年仅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
孙坚获传国玉玺,心生异念,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厥后晋恭帝禅位于刘裕,传国玉玺归宋。
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传国玉玺。
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刘聪,还不晓得传国玉玺的意义,他把晋怀帝和传国玉玺都迁到平阳看押起来。
赤眉杀更始,玺归刘盆子。
仿佛独一一个机遇就是阿谁最不成信也最为古怪的农夫种田获得传国玉玺的传说,不过对于这个传说唐豆持有严峻的思疑态度。
说走就走,唐豆换上北宋年间的服饰,噔的一下穿越走了。(未完待续。)
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李从珂自焚,因而传国玉玺至此失落。
这个传说非常古怪,说是一个农夫在种田时发明的传国玉玺,送至朝廷。到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同时被被金国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
看罢清算出来的这些质料,唐豆童鞋的脑袋已经有三个那么大了。
公元352年,慕容俊霸占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玉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立大燕国。
第二个机遇就是缠着曹操直接到汉献帝刘协那边去讨要,获得的传国玉玺一样是没有曹丕和石勒在传国玉玺上刻的字。
从秦始皇嬴政打造出传国玉玺以后,至刘邦获得玉玺,这条头绪还算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今后有关传国玉玺的记录则越来越混乱,有一些记录固然言之凿凿,却被蒙上了太多的奥秘色采,令唐豆底子就没法辩白真假。
传国玺从秦始皇嬴政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余年。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女的尸身,在其项下锦囊朱红小匣中获得玉玺。玉玺周遭四寸,上携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王莽篡位,派其弟北阳侯王舜进宫索要传国玉玺,汉孝元太后见王舜痛斥:“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繁华累世,乘便当时,篡夺国玺,不复顾恩德,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他!”
袁术身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玺抢去献给了曹操。
刘聪身后,大将军靳准反叛,要把传国玉玺交给胡嵩,胡嵩不敢接管。
汉孝元太后随即将传国玉玺投之于地。传国玉玺被摔缺一角,王莽令人以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珍宝。今后留下瑕痕。
且不管是真是假,干脆穿越畴昔看看再说,不就是北宋么,唐豆穿越最频繁的恐怕就是明朝唐伯虎年间和北宋苏东坡年间了,对于北宋的民风风俗还算是比较体味的,并且仅是去打仗一个农夫,想来也没有甚么风险。
厥后王莽兵败,带玺绶避于渐台,贩子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见绶,问明从那边所得。亲身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获得了传国玉玺,将传国玉玺交与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