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亲身将太后扶下金辇。和珅跪在官吏步队中,余光瞟见老佛爷花盆底鞋上的宝蓝穗子。
弘历挥挥手,两个寺人将春联展开,只见乌黑的纸上写着:
一旁的大臣打趣道:“纪大学士每回都送春联,皇上早已看出套路啦。”
老佛爷坐在上首,弘历陪在一旁,母子二人其乐融融。和珅自发地将空间留给他们,悄声地退了出去。
这一次,皇上还未开口,老佛爷就笑得畅怀:“好,好,哀家有个孝敬的孙儿。”永璂感遭到弘历的目光久久地凝集在他的脸上,半晌方才移开了视野。
太后闻谈笑道:“天子你看,这花儿开很多好啊。”说完又号召几个阿哥、格格上前:“哀家瞧着这花开得比畴前都好,色儿光鲜,型儿也标致,你们畴前也没见过那么好的花儿吧。”
一场封赏过后,世人各怀心机地落座。皇太后望着坐鄙人首的孙辈,脸上的笑意始终不减。
陪侍寺人将貂皮呈与太后过目,老佛爷摸了摸那貂皮,赞道:“公然是奇怪物件。哀家老了,每年过冬都感觉日子冗长,坐在屋里闷得很。今岁有了这貂皮啊,哀家总算能到外头透透气了。”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正入迷间,身后俄然传来弘历的声音。和珅一惊,晓得弘历游鼓起了,考虑道:“鳞纹千叠碧月漾金波。”
和珅将红布翻开,下头是一尊活矫捷现的玉佛,白得小巧剔透,绿得翠绿欲滴,佛身线条流利温和。老佛爷细细打量那尊佛像,半晌后笑道:“和珅故意了,这么一尊上好的和田玉佛,可谓是希世珍品。玉石温润养人,佛祖慈悲为怀,二者相得益彰,倒也符合。”
和珅晓得弘历喜好到处留墨宝的弊端又犯了,不着陈迹地绕开了话题:“皇上,瞥见前头的十七孔桥了么,我们就在桥旁的南湖岛泊岸。
弘历走上前来,点头笑道:“不愧是朕亲封的探花郎,这对子接的好,赶明儿朕亲笔题在那漪绣桥上,供先人瞻仰。”
“轻点,别打碎了。”
弘历在她头上薅了一把,大笑道:“你个鬼精灵,朕承诺你,说吧。”
永琰的答复让弘历皱起了眉头,和珅也暗自叹了口气。坦白说,永琰这个答案无功也无过,可就是过分平淡了,像极了嘉庆帝的平生,效仿先人之法,一味的守成。”
和珅徐行跟在老佛爷身后,轻声道:“老佛爷您看那片跟莲台似的,叫太真含笑;这片墨色的叫墨麒麟;另有那最奇怪的“仙露蟠桃”。晓得老佛爷要来啊,都争相开放呢。”
诸位阿哥闻言各怀心机,一时候竟无人应对。
六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
永璇被她拿话堵了,顿时涨红了神采,气闷道:“你......”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凝重起来。太后见世人都不敢出声,只得笑道:“天子啊,永璂还没说呢。”
这一次,弘历决定带着老佛爷从紫禁城走水路到清漪园。和珅到时,很多文武官员都已在场。约莫候了一炷香的工夫,就闻声司礼寺人尖声通禀道:“皇上驾到,太后老佛爷驾到。”
“都平身吧。”弘历一面搀着老佛爷往龙船走,一面叮咛道,“和珅带路。”
弘历的目光在众阿哥身边挨个儿扫了一遍,最后点名道:“永璇,兄弟几个当中你最年长,你说说这菊花为甚么好?”
到了众臣向太后献礼的时分,刘墉第一个向太后献上了一张亲手绘制的松鹤图。弘历笑道:“久闻刘墉书画一绝,手笔公然不俗。”
永琰先看了看身边的永璂,踌躇着开口道:“儿臣觉得菊花能够耐得住寒冬,意味着朴重之士,我们都该当效仿菊花不畏酷寒的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