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阿难,人间统统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聪明,但能执身不可淫欲,若行若坐,驰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
卷七
卷三
阐述了修行者在想阴尽后的境地和状况,如 “阿难,彼善男人,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胡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如同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人间大地国土,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
“阿难,彼善男人,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胡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如同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人间大地国土,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顾,了罔陈习。
卷六
卷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方丈,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绩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言,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楞严经》下篇普通指从卷五及今后的部分,以下是各卷的部分经文先容: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奥妙法音。”
卷四
卷九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人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统统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尚不缘色香味触,统统。”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共十卷,以下是各卷部分经文 :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呈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
卷五
主如果观世音菩萨报告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的修行体例及心得感悟,即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呈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卷一
指出众生因倒置妄图来受循环之苦及通过三种渐次来除灭乱想,如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倒置。如同触目。乱花产生。倒置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此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因而本因。胡思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报告了分歧层次的天众境地及修行者应如何超出欲界等内容,如 “阿难,人间统统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聪明,但能执身不可淫欲,若行若坐,驰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
卷八
喜好【无语】心语请大师保藏:【无语】心语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别离影事,本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真假,现宿世灭,与不生灭。”
侧重夸大了修行过程中持戒的首要性,如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统统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