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晓得“Napster效应”没法逆转。现在消耗者具有了挑选权,他们必定会遴选单曲采办。20世纪90年代,一张专辑中普通有十几首歌,售价是15美圆,遵循这个代价预算,史蒂夫以为每首歌99美分比较公道,这个订价也反应出史蒂夫的怀旧情结,因为在60年代采办单曲的代价就是99美分。
但史蒂夫的设法有一个题目。Visa(维萨)和万事达对每一笔买卖要收取15美分外加买卖额的1.5%,美国运通的免费是20美分外加买卖额的3.5%。如果每首歌曲的售价是几十或几百美圆,信誉卡公司的免费算不上甚么,但现在每首歌曲的订价只要99美分,要被信誉卡公司收走17~24美分,完整落空了红利空间。苹果不成能逼迫信誉卡公司窜改免费形式,要想成为在线音乐发卖商,就必须找到可行的体例。(苹果不是第一家面对“小额买卖”窘境的公司,很多公司都在思虑如何用更便宜的体例完成额度小于一美圆的买卖,只要电话公司有处理体例:一个月收一次电话费。)
把iTunes商店嵌入iTunes利用另有另一个好处:不是每小我都能逛iTunes商店,这让唱片公司掌门人感到些许安抚。iPod卖出了50万台,是个无益可图的市场,但还不敷以撼动音乐财产的格式;麦金塔用户也只占到小我电脑市场的4%。在那段时候里,小到能够忽视不计的市场份额是苹果的合作上风。在线发卖数字音乐让唱片公司忧愁重重,与唱片公司构和时,史蒂夫给出了如许的建议:为甚么不在我这个“围起来的小小花圃”里试一试数字音乐发卖呢,趁便察看一下客户需乞降市场静态?
埃迪・库埃想了几个别例。第一个别例是将用户在一段时候内产生的买卖打包发给信誉卡公司措置,而不是每产生一笔就措置一次。这个别例不是在统统环境下都可行,但跟着在线商店发卖额的晋升,的确能够把单个买卖打包措置。库埃还想出另一个别例,就是让父母设立“音乐基金”,也就是为孩子采办音乐预付用度,如果这笔预付款金额充足高的话,便能够覆盖买卖措置本钱。
Napster的下载记录表白了这个新趋势。如果消耗者能够肆意挑选下载工具,他们会遴选本身喜好的单曲,而不是下载整张专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片公司不再发卖单曲,而是发卖专辑,因为专辑里的每首歌单价更高。很多歌手情愿接管新趋势,录制了“观点”专辑,比如披头士的《佩伯军士孤寂的心俱乐部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那个乐队的《汤米》(Who's Tommy)战役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墙》(The Wall)。唱片公司为了赢利更是无所不消其极,推出的专辑里常常只要一到两首好歌,因为他们晓得忠厚的粉丝为了买到这一两首好歌情愿掏10~15美圆买下整张专辑。
在线发卖音乐是一项庞大的应战,苹果的工程师必须改革iTunes,让用户能够轻松地采办、办理音乐,便利地付款,并且所发卖的音乐必须加密,制止用户随便拷贝分享。防盗版行动对苹果公司来讲就是小菜一碟,软件公司已经花了10多年时候研讨安然题目,开辟了各种百般的数字锁和在线考证体例,以庇护本身的软件不被盗版。史蒂夫有才气按照唱片公司的要求开辟他们所需求的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技术,由苹果公司开辟比由唱片公司本身开辟要靠谱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