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魏延 > 东汉中央官制

我的书架

参考:《汉官仪》:“王莽时,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刘秀庙号)即位,因此不改。”《后汉书·百官一》载:“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群众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摄生送命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奖惩。”

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司空属吏有长史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司空

太尉

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东汉光武帝又废大司马为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天下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减弱三公的权力,厥后三公几近无实权只是名誉的意味。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以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刘虞、权臣李傕。三国期间,各国在三公以外另设大司马,普通由大将军升迁而来。如:魏国的大司马曹仁、曹休、曹真;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普通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丁奉、吕岱、陆抗、施绩、朱然。

与西汉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分歧,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无太师、太保官。汉献帝时,董卓迁都长安,自任太师,位在太傅上。这是权臣擅权所为,身后即废。

在秦朝之前,武职将军名号只要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汉朝将军不常设,主挞伐。事毕则罢。汉文帝时始有车骑将军、卫将军。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心当局的首要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次列于九卿,位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次列于九卿,不常置。东汉中期今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在朝,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三公师长百僚,名义上为最高官职,实在并无实际权力。

汉魏期间,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是以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类名号并无必然,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干系,是以称为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如骁骑、楼船、材官、伏波、贰师、度辽、龙骧等,或以所领军队(如骁骑、材官),或因推行的任务(如李广利攻贰师城)。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哄,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设。汉末今后,开端呈现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重号将军。

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空官,卖力水利工程、城防修建、宫室修建等事件。与太尉、司徒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去“大”,称“司空”。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司空为御史大夫,职掌稳定,不领御史台,与前代御史大夫仅仅是称呼不异罢了。

太傅

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着名经师为之,以鼓吹经术治国的理念。实在不过是政治花瓶罢了。天子以尚书参决政务,并不以实权付三公。因三公以硕儒经师居官,以是常常要为很小的不对承担非常严峻的任务,以示高节。比方:宋弘为大司空,在位五年,因考核上党太守无所根据而免官。伏湛行大司徒事,以冬祭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宗庙),因河南尹与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辩失礼,而伏湛没有上奏此事,免官。汉光武帝对大臣非常峻厉、刻薄,韩歆为司徒,以直言忤旨,免官遣归乡里,与其子皆他杀。(全笔墨小说更新最快)以后,欧阳歙、戴涉接踵任大司徒,了局都是论罪下狱、被正法。

推荐阅读: 异界金主秘闻     绝品房东     痞子相公     盛宠侯门医妃     王爷!太后宠不得!     幻世回眸     甜心爱妻萌宝宝     亡命图     阿蓉(系统)     不灭战祖     山村妙手小仙医     [古穿今]七十年代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