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 第52章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复次,佛子,比方海中有大龙王,名大寂静,于大海中降雨之时,或降十种寂静雨,或百、或千、或百千种寂静雨。佛子,水无别离,但以龙王不思议力令其寂静,乃至百千无量不同。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为诸众生说法之时,或以十种不同音说,或百、或千、或以百千,或以八万四千音声说八万四千行,乃至或以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音声各别说法,令其闻者皆生欢乐;如来音声无所别离,但以诸佛于甚深法界美满清净,能随众生根之所宜,出各种言音皆令欢乐。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九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三千天下将坏时,众生福力声告言,四禅沉寂无诸苦,令其闻已悉离欲。
“复次,佛子,应知如来音声有十种无量。多么为十?所谓:如虚空界无量,至统统处故;如法界无量,无所不遍故;如众生界无量,令统统心喜故;如诸业无量,说其果报故;如烦恼无量,悉令除灭故;如众生言音无量,随解令闻故;如众生欲解无量,普观救度故;如三世无量,无有边沿故;如聪明无量,别离统统故;如佛境地无量,入佛法界故。佛子,如来、应、正等觉音声成绩如是等阿僧祇无量,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佛子,借使有人手执干草投彼火中,于意云何?得不烧不?”
声闻与独觉,及诸佛摆脱,皆依于法界,法界无增减。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义而说颂言:
究竟辩才亦如是,说十二十诸法门,或百或千至无量,不生心念有殊别。
有风名散坏,能坏于大千;若无别风静,坏及无量界。
佛智亦如是,出世统统智,无增亦无减,无生亦无尽。
“复次,佛子,比方法界常出统统声闻、独觉、菩萨摆脱,而法界无增减。如来聪明亦复如是,恒出统统人间、出人间各种聪明,而如来智无增减。佛子,是为如来心第二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比方摩那斯龙王,兴云七日未先雨,待诸众生作务竟,然后始降成好处。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义而说颂言:
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统统尘悉然。
声闻与独觉,菩萨众聪明,皆依于佛智,佛智无别离。
三世劫与刹,及此中众生,彼草容不烧,此佛无不知。
比方无热大龙王,降雨普洽阎浮地,能令草树皆发展,而不从身及心出。
有一聪明人,净眼悉明见,破尘出经卷,普饶益众生。
“复次,佛子,比方诸天有大法鼓,名为憬悟。若诸天子行放逸时,于虚空中出声告言:‘汝等当知统统欲乐皆悉无常,虚妄倒置,斯须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堕诸恶趣,悔怨无及。’放逸诸天闻此音已,生大忧怖,舍自宫中统统欲乐,诣天王所求法行道。佛子,彼天鼓音,无主无作,无起无灭,而能好处无量众生。当知如来亦复如是,为欲憬悟放逸众生,出于无量妙法音声,所谓:无著声、不放逸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不净声、寂灭声、涅槃声、无有量天然智声、不成坏菩萨行声、至统统处如来无服从智地声,以此音声遍法界中而开悟之。无数众生闻是音已,皆生欢乐,勤修善法,各于自乘而求出离,所谓:或修声闻乘、或修独觉乘、或习菩萨无上大乘。而如来音,不住方所,无有言说。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三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比方三千大千天下劫火起时,燃烧统统草木丛林,乃至铁围、大铁围山皆悉炽然无有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