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另有话要说。”高拱叩首谢恩,起家道,“今虏众内附,边患稍宁,当及时大修边政,以图永固。”
皇上道:“祭告郊庙!”
“想起来了!”一个穿长衫、私塾先生模样的中年男人道,“传闻鞑子臣服天朝了,这些宝马,定是鞑子进的贡!”
“是啊,难不成这就是汗血宝马?”一个年青人欣喜地说。
“喔呀!不得了不得了!”老者捋着白髯毛说,他向东一指,“看到了吗,那是地坛,嘉靖二十九年,鞑子打过来,把地坛都烧了,北都城的城门都关得严严实实,没有一小我敢出来和鞑子冒死。谁能想到会有本日?我们皇上,比老天子短长嘞!”
“喔呀,这是哪来的马?真是好马,活这么大,头回儿见这么好的马!”一个老者感慨道。
德胜门外有一个大校场,是京营练习场合。隆庆五年六月中旬的一天,校场上俄然呈现几十匹大马,每匹马的笼头上都拴着一条黄绫。这些马匹清一色是纯粹的枣红色,膘肥肥壮,鬃毛划一,凌晨的阳光投射畴昔,油光闪亮。
高拱又伏地叩首,三呼“万岁”。起家的当儿,很多人已是热泪盈眶,易动情者,竟是泪流满面。
“和朝贡不一回事儿?”一个年青人问。
皇上摆手道:“边疆辑宁,乃高先生赞襄大计,自当赏荫,拟旨来!”
“不一回事儿。”中年男人解释说,“朝贡者,藩属也,是外邦;进贡者都是大明的臣子。北虏的俺答汗封的是王,他的儿子们封的是都督同知、批示、千户,都是大明的武官。是以呢,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嘞!”
“臣,遵旨!”兵部尚书杨博躬身道。
“好!”皇上大声道,“高先生所言,倶见为国深远忠猷,著兵部速议奏来行。”
皇上也禁不住镇静起来,他欠身坐正,大声道:“北虏顿首称臣,西塞以宁,烽火不惊,我边圉之民,室家相保;互市日久,塞上亦可物阜民安,华夷兼利。此不唯本朝大事件,亦为我中华汗青上之大事件,可划期间,必载史册!端赖卿等用心经画。元辅高先生,竭忠体国,用夏变夷,功当首叙,宜厚加升赏;以下阁臣、部院、科道、处所督抚,文武诸臣,著吏部、兵部叙功以闻!”
潘晟宣读毕,高拱冲动地大声道:“臣等为我皇上贺,为我大明贺!”
皇上欢畅地站起家,道:“礼部议奏,赏顺义王等上表诸臣!”
“陛下!”高拱哽咽道,“臣夙抱苦心,向未敢明其意。去岁纳降事起,群议狼籍,恨不能计未就而先幸其败!臣等殚精悉虑,仰赞宸谟,成此大计。但尽此一念为国之心,即祸福所不敢计,又何敢幸功!即今封贡互市皆巳结束,三陲晏然,曾无一矢之警,境土免于蹂践,生民免于搏斗,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即胡利之入,不下数十万。有尊而无辱,无益而无损,既昭然矣!臣等为国之心始得少偿,则臣等志愿巳毕,千万足矣!即臣等夙夜经画,不无少效微劳,乃职分当然,仰报皇上之隆恩者,曾无万分之一,冒叨升荫,实所未敢。伏望皇上俯垂昭鉴,特允辞免,则不唯愚分获安,而臣为国初心,亦能够白。”
“高先生说的是。”皇上禁不住镇静地插话说。
此时,紫禁城里的早朝上,也覆盖在一片欢娱的氛围中。
潘晟又拿出一份文牍,是顺义王贡单。此番进贡,马五百零九匹并各配马鞍,王崇古精选上马三十匹、银鞍一副送京。
皇上沉吟很久,道:“既然高先生如是说,朕就准辞吧!赐银五十两,斗牛衣一袭!”
皇上又道:“今北边熙宁,岭南山寇海贼反叛日久,已著殷正茂总督两广,俞大猷总帅粤镇,高先生悉心经画,各部院、科道、处所督抚当合力共济,不得玩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