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霸皇李恪 > 唐朝的官职制度(下)

我的书架

唐皇朝对提拔人才非常正视,谨防弄虚作假,挟带舞弊,每逢科考,兵卫森严,防患备至。举人入场典礼,也极其昌大。《通典·推举三》说:

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允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唐朝官吏的考课轨制

(一)禄米。《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应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而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别的,百官在年关考核中获得上考者,可获得奖禄一季或一年。

计当进而参有下考者,以一中上覆一中下,以一高低覆二中下。上中以上,虽有下考,从上第。有下下考者,解任。凡制敕不便,有执奏者,进其考。

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仲春,亲身在洛阳殿策问贡士,开后代科举轨制殿试之先例。不过,唐朝的殿试,只是在特别环境下才停止的,并没有成为轨制。

隋唐五代的官员,按规定到了七十岁是要退休的,称之为“致仕”。官员要求致仕叫做“乞骸骨”。如果不满七十但疾病缠身者,也可提早要求退休。反之,若精力充分,体格结实者,虽年过七十也可持续留任。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奏天子批准,六品以下退休者,则只要尚书省按规定同一办理便可。致仕以后,如有特别需求,也可再度退隐。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16《北史》说:

其黔中、岑南、闽中郡县之官,不由吏部,以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之,四岁一往,谓之“南选”。制科,是由天子下诏临时停止的测验。唐朝制科,项目繁多。王应麟《困学纪闻》说:“唐制科之名,多至八十有六”。此中最闻名的有贤能刚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养;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能够理人等。应制科测验的,可以是得第得官的人,可以是登过常科的人,也可以是百姓百姓。制科测验,由天子亲身主持。《通考·推举考三》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固然如此,制科在人们心目中的职位还是不如进士科。《封民闻见记》说:“制科出身,名誉虽高,犹居进士之下”。

推荐阅读: 邪王溺宠:魔君大人,约么     姑娘好心机     双世宠妃,误惹妖孽邪王     重生狂野时代     奇术之王     魔修杂役,开局捡到一个丧尸世界     女神的贴身教官     兵王之王者归来     重生之极品医仙     末世求仙路     幽冥道之我的王八之气呢     绝代天帝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