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洞玄指略 > 第十二章:修真诀要

我的书架

说菩提道禅定之事已,复说金丹法中静定之事,金丹法中,亦有诸静定境地,类同禅定,非是禅定,仙道法与菩提道法,底子是一而行法非一,不成混合,能够鉴戒,不成复制,比方丹士初学静定时,必当调息凝神,收心摄性,非论三品,皆须收听返视,三品当中,若无内观内照,若无内明,皆不入三品之门,内明有二种,一者心明,二者夺目,心明朗但是不成见,夺目灿艳而有所观。

颂:

三品法有别,后天与天赋,三元归真机,满是破妄时,

又念现在,真道隐没,真修者潜,爱道之士,常被邪迷,道经丹书,纷繁流出,各门各派,混合不辨,欲修之人,不分门道,至于正邪,或及真伪,亦不能辨,散修自学,岂可免疑?稍有不德,便遭困厄,如有贼心,必刻苦痛,欲真学者,宜加谨慎。

初静定深行,精气神微明,三品神仙法,皆有一阳生,

或见人间净,或观人间浊,各以各心肠,见人间地步,

修真修真,谁修谁真?何者为真?知妄者是。先养良德,后知是非,从善去恶,是真修行,身心当中,诸恶不生,至于伏恶,乃至善赢,最后纯善,亦无恶情,如是修心,是真修行,统统圣贤之法,此为底子,当须谨慎。

统统智成绩,成绩于慧地,聪明心所化,当寻心根蒂,

四种禅定,各个皆有定相,修学者常以经中所说各种禅支辩白境地,而实修行时,诸禅定境地不同虽大,而修学者常难修满诸禅而入后定,因而禅定次第修行不圆,聪明不能均,故不能以四种禅定而自知所修所得服从。

妙有真空性,真空炼神形,

金丹法中,道窍之要,甚为关头,但是三品法中,各有别离,道窍有粗细深浅,分歧境地,分歧认知,修真之士,当须谨慎,莫被知识所停滞,欲于真修,当寻明知识,当寻明人,重中之重,当须寻自心之德行,心内无德,或无宿福,修必无成,或反遭祸,性命大事,谨慎为之。

复当明白何为苦厄,人间世人,聪明沦没,不思贤德,爱好贪欲受乐,轻易偷生,恐惧存亡,此等人以身心疾病疼痛为苦厄,修真之士,当思存亡之事,当思圣贤之所行动,诸贤圣以有身为忧患,以有贪欲为苦厄,以有存亡为苦厄,以愚痴无知为苦厄,修真之士,不成沉湎人间爱欲而忘圣贤之所教,亦不成以自心漏见猜度圣心贤意。

能够入高低,高低可同之。

纵得八种定,慧心不灭尽,

中华之地,道华奥妙,诸法咸聚,圣贤谛视,本土所传,仙道诸法,上古之人,尊道贵德,聪明根器,直入品德,渐次福薄,聪明损缺,因而乃故意想、存意诸法,辅以修行,参玄悟道,再次之世,民气德薄,根器亦短,因而乃有修身入心,身心双修之法,后代当中,身心根器,渐次不同,因而性命之术,修行之道,亦为纷繁庞大。

声闻道修行,于佛法中,闻思修行,舍离五欲,毁灭三毒,修行禅定,聪明圆通,诸心漏尽,离欲摆脱,于漏尽处,有二类别离,一为转意大阿罗汉,过往已菩提愿,修菩萨行,于第四禅,以上乘心,证声闻果,一为不转意钝阿罗汉,于第四禅,定慧不圆,穷四空界而灭尽,虽得摆脱,不得妙慧。

自修自学禅定者,常旁听途说,觉得得四种禅定便是得四种声闻道果,荒诞至极也,修四禅及四定,乃修无量福德也,至于慧性,非定所能予,是故四禅名禅,四空名定,定慧均等曰禅,定多慧少曰定,四禅须各个修美满,方能得其圆慧。

小乘归于一,中乘观其一,大乘不思议,离一离观一。

修真底子之事,不成不先说,修真之士,若欲修法,当须服膺。

推荐阅读: 仙剑临尘     重生之都市仙尊1     神医嫡女:皇叔别乱来     穿越星际皇帝旅团     离婚后,绝色女总裁送上门     寒门:带着小娇妻崛起     上苍之上     警情诡事录     武帝丹尊     我把自己卖给富婆     我为系统送快递     最强武道大帝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