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欲学道者,宜应有所知见,应有正知见,持正知见,是故应学知识,学圣贤知识,然所学知识,皆要实心践行,如是名为学知识,若只过目,而不入心,亦不付行,则不名学知识。
夙夜不寐,持续精力,昏昏冷静,恍忽不知所措,随便而感,为言说,名之为人间至真,丙申年四月初四记之。
民气既失,天心亦失,而实人天之心,无有得失,皆安闲也,本即一体,只因久劫愚痴迷昧而失损德行,是故交心自成一小界,自名为人,不见天心,修真者,返其民气于天真,乃成真人,是故交天本一,无别异也,如是乃为至真之人。
以此功德而论,心便是真性命,此性命非血肉身心之命,亦非灵魂精力之命,乃是聪明真命,有圣贤怜悯无知信士,因而教以此血肉身为命,以灵魂精力为性,修此性命而哺育聪明,聪明充满,天然悟道,此所悟道,即真命也,若无此悟,纵成绩化身各种,亦非圣真,是故交命双修之法,有二种说辞,一者性命即心,二者即此血肉灵魂之性命。
心本无其心,因何到现在,
如有宗与祖,岂敢自称尊,
若如是思念,则当知,所修诸法,只解忧患之毒,不解忧患之风俗,是故时候当中,不成松弛,若自省时,无诸忧患,则诸法亦清净,清净之性,则没法相,是故清净者心中,诸法尚无,何况诸患。
修行争上游,精进宗祖,
比方《品德经》诸多版本,乃至于诸得道真人所论所述,皆各自有真有道,而各个所说,非一言也,以其各个皆是真道,是故说君子和而分歧,诸《经》虽有窜改,而《经》中精华,不能摆荡,盖因经文当中,乃至有一句半句未曾窜改,则如疏影窥日,亦见整日也,若人聪明,一句半句,便可窥道,是故诸《经》同存,无碍真道。
君子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反面,持民气而不忘天心,持人德而不忘天德,天人相拥戴,乃为调和,此即待人处世之道。 ≧
如有修习炼气工夫者,虽证丹法各种验,若觉得此是独一正道,别外非正,则是邪念,不得正法,如有修德者,开聪明,畅快心胸,自明于义,亦不成专觉得唯此是正,别外皆非,若如是念,亦为邪念,不得正德,如有修诸术法者,以诸法解人间理,无有停滞,若自发得唯此是正,别外非正,此亦邪念,不得正道。
至真者,至情至性者也,至道至德者也,是故至真之人,一心间便是大千天下,三界法理,皆明达于心,而实三界,便是其心,其心偶然,三界本无,幻现有无罢了,人间众生,亦是诸圣,何故然哉,以此。
若欲修道者,欲修真者,当常思念,上有彼苍,复有圣贤,诸前辈祖师皆在谛观,欺瞒众生,骗不过圣贤,当常检点检验,常须瞻仰天空,如观圣贤祖宗,低头行去,自知先人皆察皆知而行其行,如是行动,则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