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学静,乃为修真第一事,此为根本,此基之坚毅,为厥后行道之安顺也,若欲修真,此是第一,无此根本,统统修行,如沙聚塔,毕竟不成。
明达真伪者,于伪中得真。
颂:
诸修真之士,当须自量其力,欲作多么修持,欲行多么法,莫生攀比计算,莫堕两边见地中,诚意理心,收心摄性,安止身心而涵养德行,草头法得,可期圣界,心无圣德行,定不为圣真。
颂:
彼将万念运,心恒止于安,万念无妄情,清净性所现。
真邪亦是阴阳转,同生异名非有乱,举止不定自心乱,自心定处即得安。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骄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见,于民气中,光阴如幻,不成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职位不同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不同,身份有别,道无不同,自发得是,贼心机也,不成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别人。
后代之人,工于心计,执迷欲乡,好弄心机,至于机巧,盗窃心重,猜疑迷窍,因而人间乃有一代圣贤出世教养,断古法而依托圣心于新法中,使后代修行者修心摄性而养身心,涵养根器而从古脉,盖因众生心堕毒海,至于身内精气神,皆受毒染,乃诚意性,亦多染劣,生各种忧?本源,圣贤垂悯,教各种断苦根之法,乃至无上底子法,皆可通达圣本。
诸法不为真,真在诸法存,
此六合内自生也,六合外自生者,非生于六合以外,乃于六合中生养万物,万物接收六合精气为食,六合精气化养身内万物,此万物非六合本有,故名外自生也,世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六合外生之繁,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
以六合法例,顺六合摄生。
赞:
念来忽念去,思来或想去,心恒住平静,静处净性立。
民气当中,君臣之分,比方肉身精力,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虽暂不见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诸臣天然安宁,比方六合风调雨顺,万物天然长生,若奉持修真法例,亦是如此,是故初学,当奉法而行,莫能够臣心辩白而觉得是,因世人多已堕入臣夺君位之事,故初学者,当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贵德,顺天应人,自胜自明,乃为修真之初。
身为渡河舟,斯须即到岸,以此斯须法,性命一等习。
修真即须用至心,一丝不真非全真,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器薄者分修,以肉立命基,渐弃于妄心,妄尽亦名真。
颂:
欲学此法者,于身当得安隐,于心当得安宁,心止于安好,行于人间,虽复得真,各以缘法而行动,即有不同,故于有为中,有为诸行有不同也,是故修真之人,不成以计着无谓之事。
过往人间,众生身心,皆顺六合法例,是故寄心于品德,寄身于六合,无诸造作,而成圣贤,涵养完整,自成真仙,如是简易之法,后代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人之心德,渐以思路计算而庞大,因而后代乃有存思寄想之法,或观或守,多从心性动手,直入底子,趣从上古。
修真之人,不但需求养真,尚需明真知伪,是故修真者明达于真假而不堕真假,是故堕真伪两边、善恶两边、正邪两边者,皆不为修真,彼虽修法,不能成真。
本已染毒重,身心有苦根,中毒本已苦,拔毒苦作乐。
妄情本因真情生,妄心亦是至心童,撤除妄性邪乱性,纯真一性自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