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亦无暗,无色亦无空,以无统统故,能含统统有。
最上奥妙道,不成思议道,从最微末法,不攻而自下。
古往今来,世人通道者,心也,攻心之法,莫过于伐贼,贼心若死,圣心乃立,君心必现,统统如法,名得法人,唯有此等,可成圣道,此乃小圣之道,另有大圣之道,小圣之道,伐取有为,亦有争斗,若大圣道,不伐而自下,不争而得意,有为而自有,无令而天下行正,无修而身心俱圣。
世民气亦然,有正亦有邪,若能涵容者,正邪无争斗。
后代众生,心机浊乱,乃至浊劣,使人间多生忧?,于其起居不尊六合,于其身心背叛品德,因而聪明短浅而妄图富强,放流毒于人间,爱好恣欲,侵害身心寿命,以是人缘,不得长乐,以是人缘,人间修行之法,自古以来,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
人生六合间,当学习六合,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聪明亦明,得此法者,性气自凝,名为灵丹,五气归元,至于养元,元心元性,至于归一,此乃静养之法,涵养得一之纲领,是故,欲修真得一者,当法例六合,起居作息,当有节度,初学者无知,当尊法行,至于得法,能够随性,何故然哉?性已从真,随真为行。
修真之人,当观六合稳定之律,六合法例,乃为君法,奉持君法,诸臣皆得所适,不奉君法者,诸臣无主,乃自争斗,而于君主,亦当修明,若君暗淡,臣不见君,贼心则起,能夺君位也,是故,若欲治心,当明其君,君主未明,则奉持君法,如法行持,诸臣自安,君主不请而自现,不修而自明也。
众修真者,皆知安止身心以入静境地而参悟奥妙,但是如何入,如何安止身心,何为身心安止,何为入静境地,何为参悟,何为奥妙,此心从何来,到何去,道为多么,多么为修,何为修道,何者为真,何为非真,修行始终之事不能通达,则难为众宣说正路,是故古往以来,修行最难,难于伐取天下远矣。
若欲得一,先须知众,众尚不明,鲜有测一者,是故初学修真者,抢先安止身心,使一日纷飞之思虑处静处,居静时,安隐当中,心得歇息,安其心时,其身亦安,止其心时,其身亦止,如是身心,皆得歇息,于此歇息,能离人间狼籍,能生离常世温馨,静息身心,则精气如六合**天然生,身得养也,心如晴空,乱云不扰,心得开朗。
纯心静虑得安止,最上法门最简易,实心动手便参玄,六合只在此心间。
修真之人,师法六合,端方周遭,无执无失,始终以内,无有乱也,无轻无重,前后如一,因而存亡以内通达如一,此存亡若一,人间来去亦为一,已得于一,万事皆毕矣。
莫论身心于教派,此意便是边见人,
自心非真亦非邪,真邪贰心今后生,本心说心而非心,真邪二性一同真。
堕迷海者,遇此弃取争辩时,即须辨析,而于辨析,亦无主心,各个臣心,自有其理,因而纠结心境,不免出世,痛下定夺,亦疑其对错,何故故?以其诸臣相斗故,臣位均平,势大者尊,而其一时为尊,并无王尊之性,是故忧患不免,猜疑不定。
念来忽念去,思来或想去,心恒住平静,静处净性立。
所谓六合之自生,比方人之自生,何为自生?本身元精元气之生,名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为外自生,二者为内自生,六合与人,皆有此二种自生。
身为渡河舟,斯须即到岸,以此斯须法,性命一等习。
比方人间人,心得净胜意,自念居物外,与物共游戏。
明达真伪者,于伪中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