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执迷于修行法,修行法因众生芥蒂而有,若汝无此病而修此法,则为盲修;比方意守,比方安般,比方存思,比方观想,若汝身心安止即得安宁,何必修行此法?汝若转修此等法,则为瞎练。
若于顺境中,莫沉堕安闲,
汝等道性,本自美满,而汝等心,非是美满,是故心同道性,修自心合道性,便名修道,汝之道性,岂用修行?但将汝心合道性,便是真修。
或善或不善,不离汝心本,
心口如一,易知难行。
答:如有失德而灵魂宇量被损,能够诚意忏悔之法,若天赋缺点,则以德行涵养,开畅心神学习静坐,不久当中,必得充沛;若失德而灵魂宇量损,以向圣贤诚意忏悔过罪故,虽千里万里,灵魂宇量,一时即回;若天赋所缺,则以善性入静定中,涵养精元,通达神明,修持无缺,反掌之事耳。
――
问:书上曾说,大道恒常,心作苦海,法为舟楫,岸名无求,如果没法,何故过海?
安中有不安,思不安得安,
问:要向哪位圣贤忏悔呢?我的恩师能够吗?
比方有民气修道,欲离人间,彼等顿时则遇各种困难,若彼心退不修,困难则消,亦如欲出水者,顿觉沉重,若能奋力向上,渐得出水安闲;人间诱人,困在水中,恣情悠游,水深炽热,渐不得出,水沸之时,一时俱死,名为存亡劫。
小论:一世一个身心灵魂,灵魂如人手足,只是精力身的一部分罢了,何况有的人身后,六合劫灭,再次出世就是另一个六合天下了,只要不是天生的痴傻,心识心神普通的,就算是凡人。
问:如何御臣?
―
后注:
阳心本静,性主有为,通达神性,聪明天真,若弃私欲,则三毒灭,阳心孩童,天真自现;阳意有为,通达神明,以神性通达五脏,五脏诸臣,精华不竭,五臣朝心,名为归元,实是归合天真神性;阴心夺主,即欲夺神性也,若彼夺神性,则五元皆为之受损毒害,恣情贪嗔痴而无束缚,因而出错,夭亡而死。
所谓明心见性,乃禅宗之说,别宗所说见性,实与禅宗所说,相差甚远,统统算数比方,不能比量差异。南宗亦有慧光之说,彼等亦说慧眼,彼等慧眼,乃内观见象之灵眼,门头光影圆光现罢了,与菩提道所说慧眼天差地别。
把握阴阳法,一性即一心。
―
答:心便是海,无求是法,若真无求,便是此岸,修心至于无求安然,便是修行之法。
身如远行客,心永无休歇。
余尝闻活着真人言:欲修其德,重在炼己,何为己?戊己是也,戊己之性,在脾属土,戊土属正阳,己土性阴邪,土仆人之信性;子曰:人无信不立。修真之人,无信亦不得真,是故炼化无信、失期、背信之心,便是炼己,炼化阴质之土,则正阳信土乃立,而土性则全矣。
答:在乎一心,善用五行;此心即心君,心君之下,另故意臣,而余四脏,不有君也;盖因心君通神,故心有君,以神为体;君之臣,若德行深,臣为君之师,乃保护君者;若君德薄,臣为君之友,与君同列,不善之始也;若君德微,臣为君之临,不相亲善,更无端方;民气有德,其德有性,朴素之性,乃为天真。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美票和起点币另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美票,最后冲一把!
何为天德真水,即神明也、亦名元神,乃一元之气所生第一气性也,如是名之为天德,真水者,以其能哺育形神故名真水,仿佛一气而实非一气,天赋一气,在人身中,虽百万分之一,亦足初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