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不过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捕鱼人。”花蕊夫人将孟昶与诸来宾安设于聊花斋,一面吟诵着面前实景,一面缓而有序地除香粉,换短褐,掀帘入膳房。
马希萼失神错愕,手落第着仅存的一支宫花,颤颤巍巍地增益在花蕊“绯羊领首”旁,成绩了这一道龙门长桌上名副实在的领首好菜。
接下来的一道,论光彩,为龙门长桌上最为光艳者。红曲若腮,打扮盘心熟睡的羊首;美酒入骨,晕开佳美净洁的肌肤;渗入的糖汁与排泄的油脂纵情交会,迸收回晶莹、饱满、清润、透亮的汁液,缕缕含香,滴滴明丽。世人勿庸猜尽,只一见那富丽丽的“绯红”,便知是花蕊色彩。
第一道菜为爽口三丝,由孟昶新擢之安婕妤亲手拌制。红袍椒、青笋、黄豆芽作底,盖浇蜀地特有的酸辣调料,呈红绿黄三色,酸辣鲜三味,脆滑适口,清爽不腻,乃开胃佳品。衬以晶莹透亮的夜光美玉碟,令人神脑复苏,肠胃通透。玉碟下压一纸彩笺,无题,只两竖小语,似由花蕊亲笔钞缮,但由芊娘缓缓念来:“人间百味事,过往两牵肠。渴饮千杯洌,唇齿一漱香。”念毕,芊娘邀宾主批评,五人各领一箸一碟,嘬口尝试。得李圣天大赞,插花觉得表,并赐菜名“丝路三彩”。
第三道菜为李昭容故乡风味:清蒸胭脂鱼。鱼身通体绯红,肉质肥嫩鲜美,蘸以香醋和姜末,别具江南风味。诗笺云:“宁做一窟鬼,不做半阙人。朔望江南月,遍洒红岩魂。”刘城墙大赞:“好诗,好鱼!非要本王定名,那就叫‘一只整鱼’。”世人轰笑,刘城墙忽而感觉那里不对劲,这才想起轻柔捉的明显是一条青鱼,又不是螃蟹,如何一蒸就变红鱼了?
“‘酒骨红糟’!”马希萼何尝一箸却脱口而出。世人讶异,寻名誉去,周遭雕栏以外竟攀附数十名南楚精兵,探头了望,横眉冷指。
而此时的会仙楼上,芊娘正布告本日午宴选题:凡入得楼之宫中女眷,每人必得亲手做出一道菜品,中午三刻呈于长桌比拼,是谓“会仙宴”。而评判者,非独圣上一人,当与李国主、段世子、刘王子及马王弟共同批评,五人各持三支宫花,选出意中三甲。哪道菜获得赞美最多,则夺魁。
“轻柔,这是要筹办做鱼么?”刘城墙探头探脑地蹦出一句,令阃在神游的符宫娃吃了一惊:“唉,是你呀!”说完,符宫娃绝望地窜改头,凝睇着湖面的倒影。刘城墙自发地与符宫娃并肩坐在尔静桥上,学着符儿双手托腮的模样,痴痴地盯着柳湖。
鱼船自龙跃池驶来。芊娘重修宣华苑之日,水面举高一丈,令龙池之水漫入会仙观,与观内原有之柳湖连成一片。湖内本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白石巷子,名“一心路”,路旁花柳成荫,时有虫鸣。水漫后刚巧与路基持平,贪耍的宫人并不好走两岸大道,却一心要走这条巷子,或脱靴捻袜而过,或踮脚忐忑而行,摇摇摆晃,别有一番情味。巷子中心隆起一弯白玉雕栏堆砌的“尔静桥”,轻风和顺时,会仙楼的倒影穿桥而过,楼顶尖尖似美人指,尔静桥便成了指环,在东风的推搡下,颤颤巍巍地戴在美人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