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字是甚么观点呢?以群众出版社版本的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约107.5万字,《三国演义》约72.6万字,《水浒传》约92.5万字,《西纪行》约83万字,加起来约莫355万字。“学富五车”的读书量,大抵就是四大名著总字数的两倍。这个程度,明天的中门生根基就能达到。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鄙视前人而自称“学富十车”呢?恐怕不成以。起首,当代的文章用白话体,其信息量远远多于口语文。其次,前人读的都是学术著作,四大名著那是口语小说,难度上也不在一个水准。别的,“学富五车”这一成语的本意不是“读”了五车书,而是有五车书的著作,是“写”了五车书的意义!以王教员目前日夜赶稿的速率,穿越回当代,也只能算是“学富五筐”!
34 除夕与农历、阳历的发源
在钟表还没有提高前,前人是通过钟鼓楼来晓得时候的。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钟鼓楼报时轨制。初期的钟鼓楼设在皇宫内,只为皇家办事。唐朝的钟鼓楼,凌晨敲钟报时,早晨敲鼓报时,“晨钟暮鼓”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有的朋友会产生猎奇:中国这么多方言,当代又不能像明天如许大力推行浅显话,那来自分歧地区的人交换时岂不是得用翻译?是的,的确有效翻译的,特别是在对浅显话一窍不通的闽语地区福建。文献记录:清朝时有个叫朱潮远的官员到福建办理一个案子,堂审的时候身边就得有翻译在场,不然真听不懂闽语。一国以内,分歧地区的人得用翻译才气听懂对方说话,中汉文明的确是太广博高深了!
36 中秋节与月饼的发源
简朴说,农历以玉轮为参照,先有月,后丰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丰年,后有月。用农历能够看玉轮的阴晴圆缺,用阳历能够看季候的春夏秋冬。初期人类文明大多采取农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玉轮比较轻易观察,30天摆布就能观察一个循环。不像太阳,365天赋气观察一个循环。心疼当代那些阳历的制定者,一年不消干别的,就观察太阳了。
到了秦汉期间,根基没人用姓了,以是姓与氏也不再辨别了。明天我们说的姓氏,绝大多数环境仅是最后的氏,而并不含姓。
当代另有种更简练的计时东西——燃香。所谓“一炷香的工夫”就是这么来的。当代有专门用来计时的燃香,称为“更香”,更的原意立即候的刻度。更香用燃烧速率均匀的木料制成,有的更香上还嵌有金属珠,燃烧到牢固时候时金属珠会掉落,用以提示时候。宋朝时,这类更香跟着宋朝的商船远行外洋,其精确程度让本国人叹为观止。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更香说:“吾人从未见其有大差误,此发明可代自鸣钟。”的确,在阿谁西洋钟表代价连城的年代里,更香的代价的确更亲民,更接地气。明朝时,一盘更香只需3文钱,可用一日夜。
那前报酬何写文章的时候不消口语文呢?如许岂不是更便利读懂吗?口语文固然轻易读懂,但真的不轻易写,因为用字太多。划一信息含量的内容,如果用口语文,会比白话文多出一倍的笔墨量。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前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誊写质料都非常高贵,并且誊写过程也很吃力。以是,前报酬了省钱省力,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惜字如金,白话文这类精简化的用语就表现了它的上风。打个比方,您正在读的这部书统共十余万字,如果用竹简写成,需求近三十斤竹简。如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竹简写成,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以是,前人用白话文的最后目标是为了省字节制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