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海底郊游会很累,我先提示您。要走很多路,还得爬一座山。并且,路也不好走。”
加拿大人归去找龚赛伊了。我一穿好衣服,就来到客堂。罗盘所唆使的航向令人担忧。鹦鹉螺号现在的航向是西南偏南,我们正背朝着欧洲飞行。
我略显焦心肠等候着潜艇飞行的方位被重新标注在海图上。十一点三非常摆布,储水舱已被排空,我们的潜艇重又浮出大西洋洋面。我仓促登上平台,可尼德・兰已经赶在了我的前头。
[11]图尔纳福尔(1656―1708):法国植物学家、观光家。
[9]安密阿纽斯―马塞卢斯(330―400):希腊籍用拉丁语写作的汗青学家。
我刚才说过,海底火山口在放射熔岩流,而不是火焰。火焰的产生需求氛围中的氧气,在水里产生不了火焰。不过,熔岩流本身就有白炽的成分,能够产生红色的火苗,一旦与海水打仗就会产生激烈的反应,把与之打仗的海水化为蒸汽。湍急的流水带走了这些趋于分散的气体,熔岩流一向流淌到这座礁石的脚下,就像维苏威火山的喷出物一向流淌到另一侧的托雷―德尔格雷科城普通。
“不晓得。”尼德答复说。
尼摩艇长始终在向上攀登。我也不甘掉队,英勇地跟在他前面。我手中的铁棍帮了我很多忙。在两侧都是深渊的崎岖小道上行走,踏空一步将摔得粉身碎骨。我行动果断地行走着,一点都没有感觉头晕目炫。时而,我纵身一跃,跳过一道裂缝,如果在陆地冰川之间,这么深的裂缝说甚么我也会望而却步的;时而,我在一根横躺在深渊两侧、不断地摇摆着的树干上冒险地走过,并且能不看两脚一眼,双目只顾赏识这一带萧瑟的风景。那边,仿佛在低头傲视本身不法则的基座的庞大岩石仿佛是在向均衡规律应战,岩石丛中发展着一些生命力固执的树木,它们相互支撑着。一些形似摩天大楼的岩石,各边就像城堡堡垒之间的护墙那样峻峭,如果在陆地上,因为万有引力的感化,决不成能倾斜成如许的角度。
夜里十一点摆布,尼摩艇长不测埠来我的寝室拜访,非常驯良地问我明天熬了一夜是否感到累。我答复不累。
但是,尼摩艇长做手势禁止了我。接着,他捡起一块白垩石,走到一块玄武岩前写了一个词:亚特兰蒂斯[1]。
[4]鲍尔菲利奥斯(234―305):客籍叙利亚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家。
我是在那里?在甚么处所?我不顾统统,想问个究竟。我想说话,想脱掉套在我脑袋上的铜头盔。
就在这个时候,玉轮透过水层露了一会儿面,在这块被淹没的大陆上投下了几缕惨白的亮光。固然只是几缕微小的亮光,但却产生了难以描画的结果。艇长站起家来,恋恋不舍地向这块广袤的平原投去了最后一瞥。随后,他用手做了一个手势,表示我跟上他。
我们很快下了山。过了化石树林,我就看到了鹦鹉螺号上像星光一样闪动的舷灯。艇长径直向潜艇走去。当我们回到潜艇时,大西洋洋面上已经暴露了第一缕拂晓的曙光。
[3]奥利金(185?-254?):当代基督教希腊神甫之一。
尼摩艇长在白垩石上写下的阿谁名词在我的脑海里唤起了这么多的汗青回想。我就如许鬼使神差地脚踩着这块大陆的一座山岳!我用手触摸着这些具有上千世纪的汗青、与地质期间同期间的废墟!我在与盘古同期间的人走过的处所行走!我脚上沉重的靴子的铅底踩碎了传说期间的植物的骨骼,而现在已经矿化了的大树曾经庇荫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