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河塔(zhen river tower),清康熙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镇海塔。今名宁夏灵武镇河塔,别名东塔。是一座8角13层空心厚壁楼阁式砖塔。塔体有砖刻“镇河”二字,别名镇河塔。是中国黄河道域滨河都会独一镇河塔。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的古灵州城(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黄河水患,城被河水淹没,由今吴忠市,经历了“城凡三徙”,于宣德三年(1428年)迁至今灵武市为灵州“新城”。为防黄河水患持续冲圮,灵州新城不再被河水淹没、迁徙,清初,新灵州城修建了一座镇河塔。镇河塔,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始建,至今2015年,已有347年。寺与塔同时建,初名镇海塔,东塔镇海寺,今名宁夏灵武镇河塔,东塔寺,因塔在清灵州城东门外,别名东塔。
张九德到新灵州(今灵武市)出任灵州河东兵备道的时候,黄河逼近新灵州城下,环境再次产生严峻危急,他指出:“而河亦益徙而东,自不佞来受事不一载,去城仅数十武矣。” (古时候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数十武,意义是几十个半步远,就是非常近,黄河河水距城不远,已经到新灵州城城墙内里四周了。) 乃至于灵州城“情面汹汹,议徙民、徙城”。 本地官员要求第四次次搬家百姓搬家灵州城。
2.汗青沿革
张九德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至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两年时候,采纳了以石块为质料,在黄河“故道”今吴忠市西部河岸,筑建“灵州河堤”,同时,疏浚秦、汉二渠,胜利地禁止了黄河水害,加上灵州“新城”“地土高爽”,河堤建城以后,黄河水“去城已数十里矣!”河水后退了,终究没有再次淹没灵州新城,胜利地禁止了黄河水害,使第三次迁徙的新灵州城(今灵武市)免遭第四次淹没、迁徙的祸害。但明末清初,黄河水患仍然持续不竭产生,持续不竭打击新灵州城。迁至“地土高爽”的灵州“新城”(今灵武市)人,经历明末清初的黄河水患以及战乱之苦,不想再第四次被黄河水淹没,因为当时人们还信奉宗教风水,以为佛塔能够借助佛的力量“镇”住黄河,不让黄河残虐众多冲圮新灵州城。因而,到清初康熙年间,新灵州便修建了镇河塔(镇海塔),以防该都会第四次被淹没而迁徙。这就是镇河塔建塔的汗青背景。
1.建塔背景
书中未发明有第二座镇河塔。网上搜刮沿黄都会也没有第二个镇河塔,是以今宁夏灵武镇河塔是沿黄都会独一镇河塔。清康熙灵州镇河塔,属于一座风水塔。另一名闻名古修建学家张驭寰《中国风水塔》一书,把宁夏灵武镇河塔列入为天下独一的一座沿黄河都会以“镇河”定名的风水塔——镇河塔。
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至2015年已经有2206年的汗青名城,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古城。《前汉书》记录:“灵洲,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师古曰:‘苑谓马牧也。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低,何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东汉改成灵州。可见古灵州城,最后是建在黄河沙洲当中,是一座黄河沿岸的滨河都会。唐朝墨客吕温(771~811)《馈送范司空赴朔方(得游字)》诗:“山横旧秦塞,河绕古灵州。”是对颜师古灵州城“是在河之洲”的滨河都会,活泼的描述。古灵州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本是“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但也累受黄河之害,黄河常常改道,淹没农田,并曾淹没古灵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