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科考拆卷,最忌拆到装错了袋的卷子。
“既不必再变,这前十便都在这里了。诸位同仁好生看看。”
余下几人都是去岁县试的考官,今科蝉联的。
但是现在林沁没故意机道贺了。
发案前一日,陈道然领着三位副考,身后跟着几个捧着匣子的考院办事,一同入宫。
可这“财帛上缴,概不退还”又是如何一回事儿?
大臣们也只能跟着平国公道一声“圣明”了。
这也是林如海和林沁筹议过,一力图来的。
他屈起指节敲了敲桌子,说道:“取中的,约摸就是这五十人了。只盼着别有装错了袋儿这等不利事,也不要有甚么才学尚可字儿却写得七歪八扭的神人才好。”
财帛上缴,概不退还。
“归正朕瞧着极是公允的。如有不平,找安国公说道去!”
司徒昭也就翻开装着前十名的匣子看了看,便对劲的点了点头。
新定“纳资招考”之策,还是先在京中试行。
乡试会试是大槛,落第者不堪列举。
世人看着拆出来的卷子,皆是笔迹工致的。
谁知他闲不住,叫人把答卷搬来亲身看了,倒是更多了一重保障。
“好了,这便拆卷吧。”
几位考官看了,心中也有了评判。
若贤人的三位兄长还在都城,朝堂上也不会是现在这般情势。
开考前便已有了旨意,拆卷排名后要送入宫中。
但既然圣上发了话,两人也只得亲身来做。
若不得中,这些财帛便当作是赴试的用度,入了国库。
司徒昭很有兴趣的站在一旁,看两人拆卷。
边关传来动静,本来被林沁打退了的西茜国再次来犯。
陈道然领着三位副主考,先将编号又一一对了一遍,这才回到了坐位上。
取中的答卷共五十份,各自封在黄纸糊的袋子里,十份归为一摞,整整齐齐的的排在了陈道然的桌案上。
霍明灵恰是要熬资格做功劳的时候,天然非常乐意。
又与霍明灵一道,将答卷押送去钞缮的院子。
一旁的吏部侍中看不见答卷上的字,见陈道然愣了好久还不说话,忙悄悄儿用脚去踢了一下。
因客岁宝钗生生失结案首的经验,现在黛玉赴试,林如海和林沁一同做了很多筹办。
吏部侍中也点头道:“的确。这份答卷原就是最出彩的,现在拆卷再看,笔迹超脱却又苍健有力,已是初显风骨了。当得开端名。”
仲春初十会试,确有几人颇是自大,纳了资财,去了会试。
第八十七名。
林如海亲身写了份字帖,叫黛玉日日照着临几张。
这答卷答很多好,早在誊卷上看过了。这名次上,大师内心头也有了数了。
又与誊卷再对了一次,到底没有装错。
倒叫司徒昭平白得了很多进账。
黛玉赴考,林沁作为她的姑姑,天然是要避嫌的。
这头一份拆的,便是案首的答卷。
等司徒昭说完,倒是愣在了那儿,任由墨汁一滴接一滴的从笔尖滑落,毁了一张御用的好纸。
以朴直的陈道然为主考,便是为了制止别的考官暗中有所行动。
陈道然回过神来,昂首见到圣上一脸看戏的模样,摇了点头,念叨:“头名,林氏黛玉,京县人士。”
让钟沅澜亲身巡考,是为了包管女子考院的答卷不会被人做上标记。
院试纳资的人也很多,总有人不信邪。
当然,即便她要招考,也该是考府试去了,陈道然也不必避乡试的嫌。
可惜,个个儿铩羽而归。
说道甚么呢?
幸亏本年初十名瞧着都是男人。若再如客岁普通,那可有的头疼了。
未取中的答卷都是直接封存了的,并不会拆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