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
帝曰:六合之气,何故候之?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鄙人,炎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化生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冯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初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明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彼苍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六合之流派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成不通也。
帝曰:动静何如?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当中者也。
岐伯曰:随气地点,期于摆布。
岐伯曰:六合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六合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主岁何如?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不足,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堪,其不及,则己所不堪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鄙人,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鄙人,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鄙人,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鄙人,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鄙人,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鄙人,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高低相,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岐伯曰:所谓高低者,岁高低见阴阳之地点也。摆布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