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瞥见过能够看到本身的弊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本身的人。”
【评析】
孔子以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同事,算是狷介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保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力。以是,独一忠和狷介还是远远不敷的。
5.21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②,其知可及也,其愚不成及也。”
【译文】
5.23 子曰:“伯夷叔齐①不怀旧恶②,怨是用希③。”
【原文】
【注释】
⑤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译文】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本身没有,对此,孔子以为他并不坦直。但在别的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并且加以倡导,这在他看来,就不是甚么“不直”了。对于这类“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小我不记人家畴昔的仇恨,(是以,别人对他们的)痛恨是以也就少了。”
④施劳:施,剖明。劳,功绩。
③狂简:志向弘远但行动草率简朴。
5.20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②可矣。”
【评析】
③希:同稀。
②吾党之小子:当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里。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门生。
5.25 子曰:“巧舌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评析】
③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发极大反应。
【评析】
①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6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③善,无施劳④。”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⑤。”
【译文】
【原文】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首要谈的还是小我品德涵养及报酬处世的态度。孔子正视培养“仁”的品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本身和门生。从本段里,能够看出,只要孔子的志向最靠近于“仁德”。
【评析】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以为他为坦直。
【注释】
【评析】
②斯:就。
【译文】
孔子在这里奖饰齐国大夫晏婴,以为他与报酬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轻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奖饰,另一方面则是但愿他的门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品德的人。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①三仕为令尹,无忧色;三已②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③弑④齐君⑤,陈子文⑥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原文】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