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丫头是个有福分的,好生教诲。”
提及小儿子的婚事,俞氏展颜,她虽尽能够一碗水端平,恐厚此薄伤了兄弟情分,然对聪明聪明的季子到底偏疼几分,“诸事年前就备妥,只等挑个好日子去纳采。”
“在我看来,姜家早已仁至,单说当年胡朱氏拿胡墉的印鉴包办诉讼,若不是姜家周旋,胡墉他凭甚么只是罢官。若说两清了,倒显得凉薄,胡家式微,帮扶一把也是人之常情,谦让胡氏女兴风作浪算甚么事。在理取闹者被姑息,明白事理者被委曲,长此以往,其他几房人如何想,难不成要为了一个胡氏诽谤了兄弟豪情!”
恰好没出过一名掌兵的武将,俞家由盛转衰的关头就处在这茬上。即位三年的晋灵帝竟然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把先帝的慧朱紫成氏从庙里接出来封为贵妃,今后宠冠六宫。不过二年,俞后不明不白的薨了,成氏轻而易举入住椒房殿,晋灵帝对成氏言听计从,立室后辈各个身居要职,此中几个还颇擅交战,把持了军权,一时之间,立室如日中天,连宗室都要退避三舍。立室党同伐异,不过六七年风景,便有成半朝之称。
昔日煊显赫赫的俞家轰然倾圮,祖孙三人狼狈逃离都城,隐姓埋名避入下姜村。
俞氏道,“瞒不过父亲。”便将洗三那日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恰好,晋灵帝抽风了!人到中年的俞太傅遭遇剧变,家破人亡,流落乡野。
俞太傅不紧不慢道,“豪情上俞家天然方向太子,却非太/子/翅膀会供太子差遣,俞家万事以社稷为重,陛下为先。”
“早干吗去了,待会儿我得让他给我包管,免获得时候被人一求又胡涂了。伯儒甚么都好,就是迂了点。”俞太傅恨铁不成钢。
太子是德配嫡出,其母是五莲山原大当家爱女,于萧家兄妹三人有活命之恩,天子对原后豪情甚深。何况五莲山一系在朝中不成小觑,废太子恐怕会引得朝野震惊。
俞太傅帮手天子四十载,二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要说当今天下最体味天子心机的,俞太傅当属第一人。
听罢,俞太傅点头发笑,“你啊你,思虑过分!陛下一向都想做个慈父,五郎在一众后辈中出类拔萃,陛下看中了有甚奇特,真有深意就不会是九公主了,更不会这么随便。”九公主无母族无同胞兄弟,与朝廷政事沾不上边。
俞太傅冷哼一声,“他欠人恩典,就拿我外孙来还,也就欺负安和脾气好,换成另几个小子,摊上这么个媳妇早闹了。他怕对不住胡墉,如何就不感觉对不住安和,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那胡墉也不是个好货,他女儿甚么德行我就不信他不清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本身被老婆扳连的前程尽毁,还想安和步他后尘。”
俞家不似姜家草根出身,俞家是传承百年历经几朝不倒的世家,在属于世家的黄金期间里,显赫更盛于皇族。自晋朝起,世家逐步式微,豪门崛起,中心集权,但是即便如此,俞家在晋朝三百九十七年间也出过三位丞相、五位尚书,三品以上官员共二十七位,还出过两位皇后、五位王妃、三位驸马。
俞太傅的后半生就是卧薪尝胆报仇雪耻重拾荣光的逆袭。
天子毫无征象要姜家尚主,姜家摸不清天子是心血来潮还是另有所图,当今心机难测是出了名的。
“也不求她今后如何,平安然安就成。”
俞氏无不该是。
俞氏垂眸苦笑,“是我着相了,年纪越大,胆量是越来越小了。”
端王比之太子,输在名分上。可在俞氏看来,哪怕端王被簇拥夸得跟朵花似的,也就那样了,才气是比太子强,但强的也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