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我的书架

1950年单身赴香港,创办私立大学香港新亚书院,自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至美国耶鲁大学东方研讨系讲学,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在授博士学位时,其颂词称: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暮年在故乡就读,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为提早投考本科,改原名朱自华为朱自清,字佩弦。次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插手五四爱国活动,插手北大新潮社。后又插手邓中夏主持的布衣教诲报告团,到通县等地报告,热忱鼓吹新思潮。是年年底开端在《新潮》《时势新报·学灯》《晨报副刊》等报刊上颁发短诗,如《睡罢,小小的人》《怅惘》《光亮》《小草》等。

1936年,梁实秋主编《北平晨报》副刊时,给李长之发过很多文章,如《玄门徒的墨客李白及其痛苦》等,皆是李长之化名颁发。厥后,梁实秋编《自在批评》时,几近每期都给李长之留版面,可让李长之每期拿到二十大洋的稿酬,以解其宽裕糊口,即便未写出稿件,也可预付稿费。

梁实秋的实际来自美国的白璧德,所持乃古典主义态度;李长之的实际源自德国古典文艺美学,持浪漫主义态度。这两种实际,有同有异有交叉。比如对待五四新文明活动所持的态度,梁攻讦新文学活动是“浪漫的混乱”,李则以为新文学活动是发蒙活动,说它“有粉碎而无扶植,有实际而无抱负,有清浅的明智而无深厚的感情”。在与右翼作家和攻讦家争辩时,梁实秋用人道论与他们的非马克思之阶层论相对峙,而李长之也斥右翼为“浅妄”,底子不配称攻讦家。在当时几近清一色的右翼声音鼓噪中,他的见地和发声,不啻空谷足音,与梁实秋相互相惜,浅笑面对。

闻一多的新诗虽不如郭沫若激进,但他酷爱故国,同恋群众痛苦,体贴民族运气,乃至一度插手北伐军的鼓吹事情。同时,闻一多对汗青和文学的研讨也多有建立。这两点与郭沫若附近。他对郭沫若产生崇拜,倒也天然,非恭维也。

钱穆在1931年秋,转到北京大学任教,在汗青系开设“中国上古史”课程。与胡适的赏识和力邀有很大干系。另一启事,乃是钱穆以为燕京大学欧化偏向严峻,虽经他向司徒雷登校长表示不满,有些改进,但仍觉积习难改。燕京大学普通都用英文发书记告诉,连收水电费等项也不例外。钱穆曾为此一年不交水电费,以示不满。校方派人来扣问,钱穆曰:“我是黉舍聘来的国文西席,没需求看英文。”虽将水电费交了,但对这类严峻欧化教诲的征象,一向心有不满。

采取新式传授法,最欢畅讲书,常常庄谐并作,出色百出,时有妙语,逗得同窗们哄堂大笑。

诗集《死水》有很多抒发小我情怀的诗篇。如有对爱情的絮语,有对亲情的咏叹。《大鼓师》闪现了人生的沧桑感,“我”流落天下,唱歌无数,待要为本身老婆唱时,“歌儿早已化作泪儿流了”。《忘记她》是记念早夭女儿的悲歌,“忘记她,像东风里一出梦,像梦里一声钟”,其幽远、缥缈的诗句里,却储藏着永久的伤痛。《死水》已拂去了《红烛》的浪漫轻柔的气味,承载了太多光阴的印痕。

朱自清是个传统文人,脾气的收敛或许必定了人生的低调,常常是于有所不为中有所为。他有《盛年自怀》一诗:

推荐阅读: 引路烛     一品县令     大宋将门     至尊仙朝     重生九八之逆天国民女神     星光璀璨:慕少宠妻请节制     都市绝代医神     绿茵坏小子     重生之仙帝归来2     星耀三国     公子极恶     寒门狂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