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异的是,那鲜血渗入其子胸口,构成一块红色的印记,状若盾牌,水洗手搓都没法撤除。自此代代相传,频繁呈现在解家嫡派子孙身上。凡是具有胎记之人,俱文韬武略,乃可贵一觅的大将之才。
看来这府里是真的需求添人入口了,若信上所说都是真的,那可算得一桩天大的功德了。
她捏了捏袖子里的那封信,深吸了一口冷冽的氛围,加快脚步进了佛堂。
传闻解家祖上有一名力大无穷的将军,在疆场上所向披靡。与跶瀚胡人最后一战中遭到埋伏,身边将士俱已战死,他单独一人斩杀敌兵五百余,终究因体力不支而倒下。
安老太君抬眼儿扫她一下,“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没有外人的时候不要叫我夫人,还是称我为徒弟吧,这很多年都风俗了。”
安氏决定搬到庵堂清修之时,解国公曾指定四个丫头随行奉养,红玉便是此中之一。安氏当时对解国公满抱恨意,不肯承他这份情面,到庵堂以后便将几个丫头放了良。
牛皮纸的信封,正面中心印着一道贺鹊登梅的窗花图案,并未曾写注收信人的名姓。
三十余年来,主仆二人相依为命,情分自是非同普通。
安老太君阔别尘凡多年,夙来清净惯了。开初还能强打精力会客设席,日子稍长便不堪其烦。干脆推说身材不适,将自个儿关在佛堂当中焚香读经,再不见外客。
府中各处都燃了灯,彩绸在花木之间招展律动,可还是粉饰不住人气淡薄的凄冷。
解国公生前忧国忧民,倾尽尽力支撑太子,却因太子入彀落败,背上叛国的骂名,落得个连累九族,身败名裂的惨痛了局。太子被囚期间,深恨自家无能,累及忠良蒙冤惨死。现在得以翻身,需求尽己所能予以赔偿。
红玉在外间脱掉棉氅,交给小丫头。在椅子上稍坐半晌,等身上的寒气散了,才端了一杯茶,掀帘进门而来。
声音淡淡的,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冷。
安老太君晓得若非首要的函件,红玉是不会拿给她看的,是以并未几问,伸手接了,向来头抽出一张薄薄的信纸来。凝目细看,只见上头写着几行规整的小字:
最后署名——受恩之人。
别的三个丫头消了奴籍自餬口路去了,只红玉死活不肯分开,在庙门外跪了两日两夜里,终究打动安氏,自那以后一向留在她的身边。
一更的更鼓敲过,跟着最后一批访客的分开,国公府也送走了一整日的喧哗。门外车轿皆无,只剩两只镇宅守门的石狮悄悄地卧在那边。一排绣着“解”字的大红灯笼在北风当中晃来晃去,昏红的灯光摇摆不定,衬得那朱门高檐分外森严。
邻近新年,刚被赐没多久的解国公府也如其他高门大户普通,悬灯负伤,营建出过年的喜庆氛围。〈
安老太君放下经籍,端起茶盏了渐渐地啜了两口,才凝定了目光看向她,“有甚么事你就说吧,犹踌躇豫的可不像你。”
红玉应了声“是”,将那封信拿出来,双手呈给她,“夫人,您请过目。”
“是。”红玉嘴里应着,两手扣在一起,留意察看她反应。
到了夜里特别如此,全部府邸都被一种凝重的沉寂所覆盖,显得暮气沉沉。胆量稍小一些的下人,若无需求,入夜以后是绝计不会出门的,唯恐一不留意就撞上在府中盘桓不去的冤魂。
“夫人。”她将茶放在桌上,悄悄地唤了一声。
这信上提到的倒是一个身负红痕的女孩儿,实在令人生疑!
旁人的胎记安老太君未曾得见,解国公的那一块倒是瞧得清清楚楚,就在后腰之上。色彩暗红,不似盾牌,倒像一个形状恍惚的骷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