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莺随了冯元下车,头上戴着早备好的帷帽,待瞧清面前气象时怔了怔,轻纱下的小嘴儿不由微张。
世人听得直皱眉,在汴京时皆觉得是这县令昏聩渎职,此时听完这被打得起不来榻的蔡荣道了原委,方知竟是因那前朝余孽行了煽风燃烧之举才酿此祸事。
借着给他斟酒的工夫赶快垂下眸子,“听闻大人畴前乃是驱虏的大将军,公然不愧当年英姿,且爱民如子啊。”
此时的县衙哪另有常日严肃,的确似遭了地动普通,门漆掉了大半,一侧的宅门失了门环,只余铺首,阶下两处石狮子一处断了头,一处豁了嘴儿。
“找哪个?”一乌黑老者探出半个脑袋,神采警戒,谨慎翼翼盯着兵士问道。
床边立着方才开门的老者,赶快跪地施礼,“小人蔡江,乃是蔡家家仆,见过二位大人,”瞧他们几个个个目瞪口呆的模样,他咳了咳,为莫非:“这便是我家老爷,本县的县令了。”
诸人皆惭愧低头,脸臊的讷讷不敢言语。
冯元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口气却不容置喙:“乖,跟爷进城,爷不放心将你和匪囚留在一处。”
赵彦皱着眉头想了半晌,忽地灵机一动,靠近冯元,抬高声音道:“除非是那县令昏聩渎职,部下人也是草包,似是唯有此才说得通。”
大门紧闭,冯元表示一兵士上前叩门。门环“铛铛”响了好久,才“吱嘎”一声开了个小缝儿。
二人本是发兵问罪而来,待进屋后赵彦愣在当场,饶是一贯慎重的冯元此时也不由莞尔,稍后又轻咳一声将眼移向了旁处。
“爷,这里好生古怪,奴婢不敢出来。”绿莺有些骇怕,待冯元上了车小手紧紧攥着他袖口。
“......那白莲教忒可爱,杀人放火,上饶流派五百七十家,男丁殇了过半,再有那被鼓励进京的,现在半数人家只剩下老弱妇孺,整县皆是民气惶惑。”
世人面面相觑,皆红脸点头:“回大人,的确如此,县太爷未扯谎话。”
“本是诛九族的谋逆罪,念你们是被妖言勾引,并非本心,且都家去罢。此后可要好生度日,莫要再轻信奸人肇事端,不然老母妻儿之命皆不保。再有,此次天灾的赈灾银两不久后朝廷即会送达,都等着罢。”
待冯元回转,赵彦斟了两碗酒,二人边酌饮便说着话儿。
那老者半信半疑地往阶下瞧了一眼,这一瞧差点没魂飞魄散,这、这如何忒多人,留了句“小人就去禀告老爷”后便今后院跑去。
上回冯元去的丰台县,闹的匪患便是其手笔,此次亦是。虽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多高,却也如同那午后蚊蝇般甚是招人烦。
冯元点点头,朝床上之人问道:“你便是蔡荣?”
“他们晚膳用甚么?”看着风风火火搭帐的众兵士,冯元问。
余下被押百姓也已然回过神来,去时三人一帮五人一伙,归时只余二三,那死的不是血亲便是近邻,个个目呲欲裂号令着要打死这帮恶人,为枉死之人报仇。
待鸦雀无声后,他令人关起那乱党,理了理官服正了正乌纱帽,神态寂然对一众百姓道:“近些年京里收到的奏折可说上饶民风浑厚,粮也年年歉收,因着近京,捐税也比其他州县减了五成,大伙说说,这事莫非是县令报的假折子?”
“你个小老儿,当朝右佥都御史冯大人及西城兵马批示赵大人来此,速速唤你们大人开门驱逐!”
千恩万谢痛哭懊悔声不断,世人结伴家去。
冯元负手踱向百姓中间,声音陡峭:“此事启事但是因那暴雨?因一场十年难遇的雨你们便要反朝廷?便要以怨报德?”
公然,这十几人皆是那乱党之流,只其他朋友他们确切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