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当世心中略有绝望,但一笑掩之,道:“嘉兴杭州一线之隔,眨眼便到。何况我等也想去杭州看看那驰名的西湖名胜呢。”说着与华清相视浅笑。
苏高照顾道:“赵大人好眼力,这位客人名唤菊池信亮,汉名藤信亮。家中世代奉养日本国平户蕃,藤兄名中的信字就是老藩主所赐。平户蕃与我郑家干系密切,有大宗买卖来往,藤兄每年都会来杭州府我山五商中清理账目、盘点囤货,这几日恰在嘉兴府办事,隔日也要回杭州。”
苏高照转道:“不几日便是除夕。此次除夕,赵大人等就在杭州过,交给鄙人筹措便是。”
赵当世惊奇道:“我本谓两国相隔千里,来去甚艰,岂知如此便利!”
赵当世说道:“于路观道景,船舫栉比,车马如流,行人穿着华丽犹胜南京。”
下了北固山,天气已暗,囿于时短,甘露寺、金山寺等闻名处皆得空去。自镇江府始,水路转为陆路。赵当世买了一辆马车给华清坐,用以减缓颠簸之碌。一行人走官道,路子镇江府丹阳、常州府武进、无锡、姑苏府长洲、吴江等地,一起南下,半晌不断。十仲春廿三祭灶节,便到了嘉兴府。当日苏高照在嘉兴府南湖湖心岛“小瀛洲”上的烟雨楼为赵当世等人设下大宴,庆贺小年,席上说道:“这小年,官家过廿三,百姓过廿四,水上者则廿五。我郑家起高傲海,郑公虽已为尊官,但不忘本,往年都是廿五相庆。今时分歧往昔,赵大人等是远来高朋,鄙人尽地主之谊,自要以大报酬主。”
几人话题随即转到贸易上来,扯了一会儿,赵当世又问:“藤兄最
一宿睡足,一行人投城西北,旅游石头山、清冷寺。石头山不高,然峭立独绝,自据其险。登高望远,俯瞰江山城垣,方知“江左有变,必先恪守石头”之言不虚。山上有石头城,战国楚威王始筑,汉末诸葛亮曾跃马山上,观此山川阵势,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吴孙权继以旧址为基,取山石复筑城,并倚之立大业。走新河至西水关,游赏心亭、白鹭亭、二水亭等,再向东去往钟楼、鼓楼等地,怡然闲适、非常舒畅。
苏高照笑道:”既不分南北,那便更不分海陆。赵大人善于铁马,此去杭州府,与称雄骇浪的郑公必能惺惺相惜。“
苏高照将脸一板道:“藤兄不是我中国之人,自不知我国士子,名弘远于利。廪膳生的食廪天然不算甚么,然对大少主而言,这身份倒是莫大光荣。岂能简朴以银钱度之!”
赵当世听着,心下一动,立即扣问道:“大少主?”
一问一答,二人皆大笑。
离城三十里,落脚竹筱港,稍事补给后解缆挂帆直发镇江。沿岸田亩衍沃,人稠船众,庐舍、寺庄、竹树等等极盛。半夜闻仪真有乱民暴动进犯衙署,故而未停,过夜船上。再一日,经蜿蜓蟠伏的瓜步山,逆流直抵镇江。
“咳咳,无妨事,无妨事,这些都好说,都好说......”苏高照大要上口口声声说在坐的都是一家人不见外,但神采仍然因难堪而稍有不怿。
逗留嘉兴两今后,天降雪子,冒雪解缆杭州。先到海盐,观潮,可惜潮流甚小,远逊八玄月间。续达海宁,便到了杭州府境内。
苏高照扬嘴笑道:“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多少。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没来杭时,见条记中有书此笔墨,甚觉怪诞,待身临其境,方着名副实在,可谓奢矣。”同时眼露点点滑头,“这便是郑公设山五商总行在杭州的起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