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最风流 > 6 寻贤不遇(下)

我的书架

荀贞扬起马鞭,笑指颍水,说道:“南阳、颍川位处中夏,乃天下之枢,虽险不及关中,守不及江南,战不如河北,然中天下而立,用之恰当,足以运营四方。是故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且就不说南阳,只说这一条颍水,自古就是用兵之地啊!”

“叔业,你没读过《论语》么?”

“丰年十五,束发受学。最早学的就是《孝经》、《论语》。”

宣康突破沙锅问到底:“汝南阳城能够是乡、亭,那荀君又安知这南阳阳城不是乡、亭?”

《论语》是每个士子都要学的,宣康十五六时就能把这本书倒背如流,想都不想,即接口背诵道:“‘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你晓得曹相国么?”

颍水是豫州最长的几条河之一,源自颍川郡最西北的轮氏县,先向东流经阳城,再折向东南过阳翟、颍阳、临颍诸县,入汝南郡,再入扬州刺史部,汇入淮河,贯穿了颍川、汝南两郡。

荀贞没时候等戏志才返来,见戏妻收下了钱,也就辞分袂去,临走前说:“我有要事,需求远行,等返来了,再来拜访尊夫。”出了里门,到了街上后,宣康说道:“荀君,我见你与郡功曹钟君及别的士子来往时,都是彬彬君子,对这个戏志才,你却如何不遵礼教,冒然留钱?”

宣康略作回想,想起了曾读过的一段书:“《传》上说:襄公十年,晋帅诸侯伐郑,楚救郑。晋楚‘夹颍而军’。郑人早晨度过颍水,‘与楚人盟’。荀君,你刚才说我们颍川的这个阳城在战国时曾经属郑,那么,《传》中所说的这个郑人宵渡颍水,与楚人盟,应是在阳城四周?”

宣康从没远游过,这自跟了荀贞,又是第一次去阳翟,又是第一次筹办周游郡北诸县,很镇静。不过,他对颍水和河堤没甚么兴趣,他的心机已经飞到了他们将要到达的第一个目标地——阳城。他问道:“荀君,阳城离阳翟多远啊?”

荀贞此次微服行县,就筹算先沿着这条河溯流而上,行过阳城、轮氏两县后,再顺着郡界转下、往回走,行郏县、父城、昆阳、舞阳诸县,再北上,行襄城、颍阳县,最后返回阳翟。

“这,……。”宣康想了想,记起了当时教员的解释,答道,“乡党者,靠近暗里人也,有的还是长辈,当暖和恭敬。宗庙、朝堂,国度公事也,当英勇直言。下大夫、上大夫名誉德行分歧,也应辨别对待。君父为天,在君主的面前,应当恭敬不失礼。”

“不是在阳城,而是就在阳翟北边,就在河对岸的某地。”

“汝南阳城在战国时虽应为楚地,但在当时此地不是县,很能够只是一个乡或亭。”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大话”说来简朴,做起来难,起码你得体味对方,才气有的放矢;又其次,在有的放矢时还得诚心诚恳,如发自肺腑。只要如许,才气像光武天子那样令人感慨“萧王推赤忱置人腹中”,才气让对方顿起“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也”的知己之感,终究才气“哄”得对方“安得不投死乎”?

“夫子为安在乡、在朝,在分歧的场合,在面对分歧的人时,他的言谈举止、面貌神态都不一样呢?”

宣丰年青,喜谈兵事,顺着荀贞刚才说的“曹参尽定南阳郡”,不觉展开了设想的翅膀,神驰说道:“‘陷阵,取宛,尽定南阳郡’,唉,也不知是如何的风采。”

宣康恍然大悟,对荀贞非常佩服,说道:“今闻君言,方知夫子本意。”

推荐阅读: 逆天丹帝1     极品妖孽霸主     心尖上的小草莓     我二婚,你介不介意     九州天辰劫     一品圣灵     老子今年百万岁     超自然大英雄     香江女神梦     断刃神道     权力之巅     拐个狐狸当相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