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于福爱中。分二所向。一向往道。即至广果。二迂僻道。即至无想。此标也。若于下释。若从发心已来不带异计。直修底子四禅四无量善。熏禅福德。离下地染。备历四位。至此福爱更增胜定。广福所感。得生胜处。名广果天 四无想天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美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王为梵主。故云统摄。戒定慧具。故云美满梵行。此结前也。澄心下正明此天放心转胜。故云澄心不动。定光亮发。故云寂湛生光。二禅已上。离觉观故。无有说话。但以放心发光。以光胜劣分其位次。此天喜相初生。慧光尚劣。名少光天 二无量光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以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窜改天 偶然于境。境自横来。境自故意己何所味。故云味如嚼蜡等。以乐窜改五欲之境而受用故 六他化安闲天
阿难。此三胜流。统统忧愁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二禅三天又胜下位。故名胜流。以得极喜。故云统统忧愁所不能逼。初禅虽得喜支。极喜未生。在身粗故。但得离苦。犹有忧喜相对。今此二禅。定水润心慧光亮泰。喜支调适忧愁不生。名为定生喜乐地也。粗漏已伏者。忻上厌下但名为伏。以不竭故不名无漏。然此一地具四支林。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行相如常 三三禅二。一释三。一少净天
阿难。人间统统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聪明 此总明修心之人须假禅定然后发慧。定慧均平方称静虑。若不尔者。不得名禅。意显此四位中皆因禅慧。然于此中所伏惑习差降有异。故分诸天。下自辨释。或可此文约人间人不修无漏禅定不发无漏正慧。遂感四禅果报不能出离。凡夫虽曰修禅。但是有漏六行事观不离虚妄不名禅那。以下文云。此三胜流虽非正修真三摩地。又云。但能执身不可淫欲等。又下结云。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产生妄有三界等 二列释四。一初禅二。一释三。一梵众天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此之六天。身有光亮。飞翔安闲。寿命长远。渐增渐胜。分歧下之人趣。故云形虽出动。又人趣杂类寿命短促。迁变不常。天之福命卒难动摇。故云出动。另有欲境相遘。故云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无欲对矣
但能执身不可淫欲。若行若坐驰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专意在此。故云但能执身等。驰念俱无者。由行六行厌下欲界是苦粗障忻上色界是净妙离。故得欲界惑伏。名爱染不生。由是命终即生色界。故云无留欲界。此即粗苦不起净相现前。便是净定。味此而生。名为梵众。即凡夫所修六行伏惑之所感也 二梵辅天
长水沙门子璇集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改觉。别得心机。寿千万岁。停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循环妄图。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心机谓长生之理。即上十种修炼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无别总报。即于人身总报果上。加之前来十种修炼。转成仙也。妄图不真终随业坠 六天趣二。一列释诸天三。初欲界二。一列释六。初四天王天
光光相然。晖映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畴前少光。更发多光。光相转增名光光相然。光相圆明映十方界。境随光净遍成琉璃。由定渐增。定光发照必无涯际。名无量光 三光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