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见状,忙道:“大将军细心身子。”
颉利闻言,摇了点头笑道:“不成了,臣的身子已经不成了,依臣看,恐怕也就这月余的事情了,这些话我从不敢对阿云说,在殿上面前我又还坦白做甚。”
“父皇圣恩,欲亲待突厥,特加豁真为定襄公主,李恪为大将军,为公主贺。”李恪宣读完圣旨,将圣旨交到了阿史那云的手中,扶起两人,笑道。
李恪笑道:“大将军放心,大将军的话,李恪必然带到。”
李恪听着颉利的话,“暗里”两个字落入了他的耳中,李恪猜想颉利必是有些话要伶仃同他讲,因而道:“大将军有言,自无不成。”
李恪本就与阿史那云青梅竹马,不管颉利说与不说,李恪都不成能看着阿史那云受了委曲。
李恪说着,对身后的中官叮咛道:“本王有些话要同大将军话旧,你等先行退下。”
“咳咳...”
以李恪的身份说这句话,自有底气,颉利闻言,终究放下了心,对李恪道:“殿下一诺令媛,有殿下的话,臣纵是即死也放心了。”
颉利说着,还不由咳嗽了几声,仿佛光是这简朴几句话,已经破钞了他太多的力量。
颉利卧病在床,长安一众太医尽皆束手无策,颉利的已然光阴无多。
李恪贵为亲王,身份便摆在此处,再加上他与颉利和阿史那云熟悉,在突厥人中也很有几分名誉,由他去,自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而为了此事,李世民支出的代价却极少,不过一个空空的公主封号,另有定襄郡八百户百姓的食邑,除此再无其他。
李恪听的颉利这么说,脑海中也想起了他初至突厥时的景象,又看了看面前已垂老迈矣的颉利,也不由一阵唏嘘。
可当颉利到了大唐后,李恪从未曾难堪于他,乃至对他还非常礼敬,在他的面前也以长辈自居。
李恪看着面前的白叟,如何能把他同六年前,渭水河边放肆放肆的突厥可汗联络到一处。
颉利看着李恪,感慨道:“臣初见殿下时,殿下尚是孩童,现在再见,殿下已是翩翩少年,臣暗里有些话旧的话想同殿下说说,不知殿下可还便利。”
李恪道:“猛虎尚且丰年老的一日,何况乎人,大将军虽不肯阿云担忧,但你即使不说,阿云也总有晓得的一日。”
李恪身在北地之时,曾被放逐阴山,乃至一度几乎丢掉性命,按理说,李恪当对颉利非常不满才是。
李恪笑道:“大将军在北地时不杀我,便是于我有恩,李恪自当礼敬。”
颉利闻言,道:“殿下这么说,臣便放心了。”
李恪在突厥时曾几番惹怒颉利,可颉利却非常赏识李恪的性子,留了他的性命,这于李恪而言,自也算是一种恩德了。
“暮年在突厥时,臣没少难堪殿下,如何臣为阶下之囚,殿下尚能宽待,臣感激涕零。”世人走后,屋中便只剩下了李恪和颉利两人,颉利开口便对李恪道。
李恪一口应道:“大将军放心,有我在,毫不使阿云刻苦。”
故可汗不保,突厥故臣中民气不安的大有人在,在这个节骨眼上,李世民一道册封公主的圣旨颁下,倒是安宁了很多民气。
颉利道:“有殿下这句话,臣自是放心的,殿下少年时臣初见殿下,当时臣便晓得,殿下忠耿,必是赤忱君子。”
曾多少时,颉利威凌天下,也曾同李世民平起平坐,可现在突厥大败,并入大唐,李世民收其女为义女,也变成一种恩遇了。
李世民既已收突厥女为义女,便是奉告突厥人,在他李世民的眼中,突厥人一样是大唐子民,他一视同仁。
这些中官虽是宫中之人,在外臣面前另有几分威风,但李恪乃皇子,在李恪的面前,他们便只能算是家奴,李恪发了话,他们便老诚恳实地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