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20章 济水二(2)

我的书架

又东北过菅县南。

又东北过甲下邑,入于河。

又东北过梁邹县北。

济水又东,有杨绪沟水,出逢陵故城西南二十里,西北迳土鼓城东,又西北迳章丘城东,又北迳甯戚城西。而北流,注于济水也。

济水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民风记》曰: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山海经》曰:济水绝钜野,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者也。又东北,河水枝津注之。《水经》觉得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济,非济入河。又东北入海。郭景纯曰:济自荥阳至乐安博昌入海。今河竭,济水仍流不断,《经》言入河,二说并失。然河水于济、漯之北,别流注海,今所缀流者,惟漯水耳。郭或觉得济注之,即实非也。寻经脉水,不如《山经》之为密矣。

乐安与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齐城六十里,乐安越水差远,验非尤明。班固曰:千乘郡有乐安县。应劭曰:取休令之名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李蔡为侯国。城西三里,有任光等冢,光是县人,不得为博昌明矣。

济水又迳薄姑城北。后汉《郡国志》曰:博昌县有薄姑城。《地理书》曰:吕尚封於齐郡薄姑。薄姑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五十里,近济水,史迁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高台。《春秋·昭公二十年》,齐景公饮於台上,曰:古而不死,何乐如之?晏平仲对曰:昔爽鸠氏始居之,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而后太公又因之,臣觉得古若不死,爽鸠氏之乐,非君之乐。即因而台也。

者也。泷水又西北,迳梁邹县故城南,邹平又北,屈迳其城西,汉高祖六年,封武虎为侯国。其水北注济。其城之东北,又偶然水,西北注焉。

又东北过利县西。

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王莽之济南亭也。应劭曰:县在般水之阳,故资名焉。其水又南屈,西入泷水,北迳其县,西北流,至萌水口。水出西南甲山,东,北迳萌山西,东北入於泷水。泷水又西北,至梁邹,东南,与鱼子沟水合。

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水出台县故城东南,西北流迳台城东,又西北,入于济水。

县故狄邑也王莽改名利居。《东观汉记》安帝永初二年改从今名。以临济故。

又东北过临济县南。

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迳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巨合水又北合关卢水。水导源马耳山,北迳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原水合。水出谭城南平泽中,世谓之武原泉。北迳谭城东,俗谓之布城也。又北,迳东平陵县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谭,国也。齐桓之出,过谭,谭不礼焉。鲁庄公九年,即位,又不朝,十年,灭之。城东门外,有乐安任照先碑,济南郡治也,汉文帝十六年置为王国,景帝二年为郡,王莽改名乐安。其水又北,迳巨合城东,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发为侯国。其水合关卢水,西出注巨合水,西北迳台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东郡尉戴野为侯国。王莽之台治也。其水西北流,自野泉水注之。水出台城西南白野泉,北迳留山,西北流,而右注巨合水,又北,听水注之。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流,注於巨合水,乱流又北,入于济。

《地理民风记》云:乐安太守治。晏谟《齐记》曰:有南北二城,隔济水,南城,即被阳县之故城也,北枕济水。《地理志》曰:侯国也。如淳曰:一作疲,音罢军之罢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敬侯刘燕之国也,今渤海侨郡治。

推荐阅读: 婚后被大佬惯坏了     无限枪兵     超级墨镜     婚从天降:娇妻通缉令     只愿自己不爱你     铁血狂魔     长生法师     绝对权力     冷王缠情:误惹天才医妃     [综]框框男主的正确用法     赤弭1     大秦之铁骑纵横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