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谛揭谛(去吧,去吧)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切的修行心经时)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统统苦,实在不虚。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遵循心经)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shiwushàngzhou,shiwuděngděngzhou。néngchuyiqiēku,zhēnshibuxu。

凡人要度苦厄,了存亡,成大觉,非从自心动手不成。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事理不明白,自心的边幅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如果说性空的事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曲解佛法是悲观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口语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曲解造业。由此断统统苦厄,并可发大悲划一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辟天下大同独一的宝贝。

即说咒曰:

能除统统苦(能除统统苦)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照见】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义,是无服从的服从,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本来便是空(以是形相即是空间)

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多】是上面的意义。到此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此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登陆,“多”舍去了船,便是舍去了法见,打扫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既决定晓得统统统统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统统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对付;不是麻痹偶然,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安闲,这才是至心空。佛说空是这个事理,世上自觉妄加攻讦,岂不成惜!世人果能明空,天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切,天下没有极度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好处,有甚么科学可说呢!又修行人常常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固执空见,正因为他底子未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事理,格外滋扰不清了。以是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聪明。因为中国笔墨难尽其义,以是仍用原文,并且尊敬这几个字,以是不译。这个般若,满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存亡,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边幅,倒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成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大家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划一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很多字,当云“通达人间法出人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聪明。”才气尽其义。因为人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憬悟世上统统情面油滑。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出世出世,只是一心,倒置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安闲,不刚强,便是佛菩萨的心。以是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要作孽刻苦厄的分了。

推荐阅读: 开局合欢宗:我被圣女抓去当炉鼎     微微一笑很倾城     仙之九品芝麻官     无限诱惑     重生1990:我帮祖国制裁老美     特战狂龙1     倘若我喜欢你     (快穿)祖师奶奶她貌美无边     丑姑传     摄政王妃     渡灵铺     收了两只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