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是白衣少侠 > 三百一十三章 请跳过 科普

我的书架

①单皮鼓别名板鼓、环鼓。在纳西、侗、土家、蒙古、汉等民族中传播。鼓框上宽下窄,鼓面中间高四外低,单面蒙皮,置于木架上,以1或2支竹棍击奏,声音高亢激越。用于纳西族侗经音乐、土家属丝弦锣鼓、侗族吹打乐队及汉族的吹打乐和戏曲伴奏。②点鼓,别名怀鼓。厚木边,中间高,四边渐低,两面蒙牛皮。吹奏时鼓框一边立于右膝,鼓面向前,右手腕扶鼓框上端,手指执红木或竹制签子敲击,左手执板击节。用于十番鼓或昆曲清唱。[2]

2 来源汗青编辑

虎座鸟架鼓

象脚鼓风行于傣、佤、布朗、景颇、德昂、阿昌、拉祜、哈尼等民族中。形如高脚杯,上口蒙膜,悬于身侧。左手扶鼓边,并和右手瓜代拍去鼓面。在节日、喜庆场合边击边舞。

吹奏时,奏者将鼓的一边直立在右膝上,鼓的一面朝前,右手腕部压住鼓的上方边沿,使之牢固,同时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知名指执鼓棰敲击。左手持板击节。用于“十番鼓”器乐合奏或昆曲清唱伴奏,普通是每拍敲一下,起把握节拍感化。

板鼓是形体矮小的单面鼓,鼓身用色木、桦木、槐木、桑木、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制作,由5块较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25厘米,但绝大部分是木质板面,中间振动发音的鼓面独一5~10厘米,鼓膛呈八字形,鼓边高9.5厘米。鼓皮用牛皮,张紧于全部板面直到底边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又叫“鼓光”,是敲击发音部位。板鼓发音的凹凸,取决于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紧。为保持鼓皮的张力,所钉鼓钉较多,并在底部箍以铁圈。

上古期间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而鼓皮选用鳄鱼皮,是取鳄鱼的凶悍习性以壮鼓声。到了周朝,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办理鼓制、伐鼓等事。鼓人所办理的有各种用处的鼓,如祭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此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别的,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今后生长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获得遍及地应用。

长筒形鼓①瑶族长鼓。鼓身颀长,腰细中实,双面膜,斜挂于腰侧或左手握鼓腰击奏。体积大的长鼓置于架上。用于传统节日和喜庆场合的歌舞。②佤族竹鼓。长100厘米,用青竹制作。上口蒙皮,下端竹筒劈扎成束腰状,下部三足鼎立。立于地上用双槌敲击;或左手抱鼓,鼓面朝前,右手执槌击奏。用于歌舞。③鱼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摆布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或羊皮。用时左手竖抱,右手拍击朝下的鼓膜,是道情、鱼鼓、竹琴等曲艺音乐的伴吹打器。[4]

吹奏时,将同鼓悬空挂于木制三脚架上,以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的双棰敲击。用于官方器乐合奏、跳舞、戏曲伴奏和喜庆节日里大众性的锣鼓队。在锣鼓队行进时可系带吊挂在身上吹奏。奏法有单打、双打、滚击、闷击等技能。敲伐鼓心、鼓边、鼓框,由鼓心逐步向鼓边去奏,或由鼓边逐步向鼓心敲击,都可获得分歧的音色窜改。

推荐阅读: 超凡末世:女神的正确使用方法     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2     带着微信当神棍     总统大人,离婚吧!     剑气长安     都市之全能仙帝     血殇:古老的记忆     都市无双战神1     红夜召唤师     网游之滚滚红尘     变身三无女主     奢欢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