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毕,李煦宁举头而望,一输明月,昭昭无着。皓然三界外,似百炼、青铜镜濯。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呵,”李国平轻笑道:“这小子这是作何,罢,落子落子,由他去。”连连催促福伯。
采无极至精,合天赋之元炁,假乾坤之炉鼎,运元始之钳键,慧火炼成,灵泉磨利,以太极其环,刚中为柄,美利为刃,平静为匣,虚白光辉,纯粹坚刚,运造化之机,乘秉威之令,举之无古今,按之无前后,崭绝贪爱痴之缘,诛尽七情六欲,撤除奸邪烦怒。佩此宝剑,能够超脱存亡,佩此宝剑能够管理天下。
大道者,殊途同归。既是如此,不如......李煦宁双目愈发透亮,似要将那夜幕尽数遣散。当即炁随指行,复兴仙音。
话说李煦宁别了常臻常徴二人,施一土决便遁入家中。
再如吕祖那天遁剑法“云重天将雨,铮尔剑有声”所指便是待性功以后,天赋一炁得意,以元神铸剑,以天赋一炁温养,方得道剑之基,道剑,乃元神之剑,心剑也。
李煦宁自其屋内取了一老木制伏羲古琴,负于身背,回身出屋。待至院内,奉告李国平、福伯二人不必等待其便闪身而去。
庄子曾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鼓琴”则“有成与亏”,“不鼓琴”则“无成与亏”,大道是浑全的、无成无亏的。是以,无成无亏的“不鼓琴”才是庄子美学乃至道家美学所要寻求的大道境地,“不鼓琴”才气“鼓”出“鼓琴”所不能鼓出的天籁之音。《列子》在《庄子》之“不鼓琴”的根本上提出:“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列子》将对“文”的寻求引向了“弦”以外,奠定了“无弦琴”境地天生的根本。东晋陶渊明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梁代萧统进一步讲到:“渊明不解乐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则抚弄以寄其意。”可见,“无弦琴”成为了文人雅士所要寻求的超脱清闲、自在适性的境地。
(未完待续。)
李国平与福伯正于李宅池边石亭内对弈,却见李煦宁乍现于前,立即将其唤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