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听之不闻,名曰希﹔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我无事,而民自富﹔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上善若水。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其事好远。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不自见,故明﹔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一章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故建言有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死而不亡者寿。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人多利器,国度滋昏﹔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实其腹,
飂兮若无止。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地无以宁,将恐废﹔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儽儽兮,若无所归。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建德若偷﹔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故道生之,德畜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自伐,故有功﹔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三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非以其忘我邪。
非其神不伤人,贤人亦不伤人。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