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五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夫何故。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不成得而贵,不成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乐与饵,过客止。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非以其忘我邪。
我无欲,而民自朴。」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广德若不敷﹔
强其骨。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是谓袭明。
质真若渝﹔
谷无以盈,将恐竭﹔
天得一以清﹔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故建言有之: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道常知名。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涣兮若冰之将释﹔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俨兮其若容﹔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三章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执大象,天下往。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道隐知名。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昔之得一者:
神无以灵,将恐歇﹔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有国之母,能够悠长﹔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七章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荏弱胜刚烈。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常使民无知无欲。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
故贤人云:
搏之不得,名曰微。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故以身观身,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虚其心,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我有为,而民自化﹔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为有为,则无不治。
听之不闻,名曰希﹔
生之徒,十有三﹔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