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豫兮若冬涉川﹔
非道也哉。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广德若不敷﹔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七章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保此道者,不欲盈。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昔之得一者: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明白若辱﹔
犹兮若畏四邻﹔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何谓宠辱若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敦兮其若朴﹔
是谓微明。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飂兮若无止。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儽儽兮,若无所归。
其次,畏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以贤人之治,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神得一以灵﹔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道隐知名。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夫唯啬,是谓早服﹔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法律滋彰,盗贼多有。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