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此道者,不欲盈。
搏之不得,名曰微。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强行者有志。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诚全而归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上善若水。
致虚极,守静笃。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儽儽兮,若无所归。
是谓袭明。
不自是,故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实其腹,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满足者富。
无执,故无失。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何谓贵大患若身。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常使民无知无欲。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是谓微明。
是以贤人之治,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道常知名。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犹兮若畏四邻﹔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何谓宠辱若惊。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不自伐,故有功﹔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不自矜,故长。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