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凡夫就是固执万法的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相对自性。当其性子相对稳定的时候就贪爱它,然后就固执有自性,有自性就有我了,就开端倒置、开端造业。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是我们作为佛教徒最早学会的念诵。但实在的皈依却不但仅是念诵罢了,是要看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三宝。
对于很多人来讲,或许都有如许的经历。本身因为朋友的先容,或者糊口碰到一些难以接受的窜改等等人缘,因而皈依了三宝。顺理成章地,今后熟谙很多佛教徒的朋友,大师一起集会,一起听课,一起议论佛法。几年下来,本身看起来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资格的佛教徒。
我们早上刚起床时就会说,为度化统统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心,是真正的泛博无量,还是真正的浮泛有力?天下统统众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泛博到无以复加,没法缘取的观点。仅仅如许想一想,说一说,谁都能够办到,底子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就仿佛我能够想,明天早上我的头上要长出七八个角,这美满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设法。
真正修菩提心,不需求一开端就这么广,先问问本身,能不能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特别是和本身职位、家庭、学历等等前提都比较靠近的同事、同窗,对于他们,你能真正建议菩提心吗?对于普通人而言,不会跟远远超出本身的人做比较,比如买卖人不会妒忌李嘉诚,但我们常常会跟本身身边的人合作。或许大要上不动声色,但我们会在公开里绷着那根弦,一向存眷着某个老乡,或者同窗的状况,要和他们一比高低。
这就更引发统统人的重视了,因为身心的题目,触及自我的题目,不但每天碰到,并且,心无常,也是佛法最根本的实际之一。所谓四念处,上师明天就讲了两个,最通俗的事理,他讲了一半。
不管五蕴还是外在的江山大地、日月星斗乃至统统有相的法,通过察看,最后都归到了万法的顷刻性上,顷刻性的观修能够让我们渐渐去掉对常有的固执,从而契入空性。
再看地、水、火、风,古印度人以为地、水、火、风这四种性子是实有存在的,以为万事万物能够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实在当代科学一看,都是无稽之谈,那里有地、水、火、风?
修行必然要有耐烦,必然要对峙。你们现在并不是说完整不观修,但观了五天,半个月,最后的兴趣退下去以后,就再也不修了。因为体味不到窜改,就以为如许的修行没成心义。修行不是吃快餐,不是去痛片,现在吃了下一分钟就能处理题目。
反之,如果我们对众生向来都没有过担忧,说已经生起了菩提心,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即便已接受了菩萨戒,那也只是徒有浮名,不成能获得菩萨戒体。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万法本来没有生过,是幻生,以是没有真的产生过。
水在高温下能够分化成氢气和氧气;火在燃烧物消逝后也跟着消逝了,它的本质只不过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开释出来的一种征象;地是各种百般的物质组合起来的,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别的东西;风大底子就没有,只是氛围在活动,那里有甚么风呢?
凡夫很少能够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顷刻生灭的事理,但起码现在科学已经证了然这一点,这一点很首要,操纵这一点深切无常观,就不会固执任何事物。
佛教实际的团体性与特别性,在哲学上已经生长得非常完美了。但在指导详细实际中,我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水,我们老是固执水有水的自性,它到海内里是海水,蒸发后到天上降落是雨水,到地下被树接收又成了树体内的水分,遇冷结冰成了固态的水,转来转去还是水,仿佛恒常稳定,但究竟上,这个水的状况一向在变,水异化物的内部成分也在变,乃至一个水分子内部的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时候都在变。但是,我们一向倒置的以为这个水一向都没有变,前面提到的是水的物理窜改,在化学反应中,当它跟生石灰一起产生化学反应时,就变成了熟石灰;当它被加热到一定时候,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分化成氧原子、氢原子,这些原子在合适的前提下又会进一步的停止聚变和裂变反应,开释庞大的能量,别的,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分子,浩繁氧气分子构成氧气,一样的事理,浩繁氢气分子构成了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