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者 建中填 气度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寒气上冲,有头足,不成触近,宜大建中汤主之。上中二焦,为寒邪所痹,故以参姜启上焦之阳,合饴糖以建立中气,而又加椒性之下行,降逆上之气,复下焦之阳,为补药主方。

金匮法 可回天 《金匮要略》中诸群情,皆死症求生之法。

固气脱 参附功 脱者宜固,参附汤恪守肾气,术附汤恪守脾气,耆附汤固保卫气,归附汤恪守营气。先固其气,次治其风。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则为标本并治之法。正虚邪盛,必遵此法。

满拒按 七物祛 腹满拒按,宜《金匮》浓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小承气汤合用,以两解表里之实邪也。

三气痛 香苏专 因大怒及七情之气作痛,宜香苏饮,加元胡索二钱,七气汤亦妙。又方,用百合一两、乌药三钱,水煎服。

阴水盛 加桂姜 五皮饮加干姜、肉桂、附子之类。

乏火化 属虚寒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此症属中焦、下焦火衰无疑。

医学源流第一

寄意存 补金匮 喻嘉言《寄意草》中,如麻黄附仔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

阳水盛 加通防 五皮饮加木通、防己、赤小豆之类。

八冷痛 理中全 冷痛∶身凉、脉细、口中和,宜理中汤,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呕者,吴茱萸汤主之。

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金匮》用黄土汤。

一虫痛 乌梅丸 虫痛,时痛时止,唇舌上有白花点,得食愈痛。虫为厥阴风木之化,宜乌梅丸。

疟为病 属少阳 少阳为半表半里,邪居其界。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

薯蓣丸 民风弭 《金匮》薯蓣丸。自注云∶治虚痨诸不敷,民风百疾。

诸方论 要拳拳 《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腹满痛而下利者,虚也。吐泻而痛,太阴证也,宜理中汤;雷鸣、切痛、呕吐者,寒气也,宜附子粳米汤。此以下利而知其虚也。胸满痛而大便闭者,实也。闭痛而不发热者,宜浓朴三物汤专攻其里;闭痛而兼发热者,宜浓朴七物汤兼通表里;闭痛、发热、痛连胁下、脉紧弦者,宜大黄附子汤温下并行,此以便闭而知实在也。若绕脐疼痛,名寒疝,乌头煎之峻,不敢遽用,而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妙,更不成不讲也。

气喘第九

高文者 推钱塘 张志聪,号隐庵;高世 ,号士宗。俱浙江钱塘人也。国朝康熙间,二公同时学医,与时分歧,遂闭门着书,觉得传道之计。所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等书,各脱手眼,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今医畏其难,而不敢谈及。

甘药调 复心机 扁鹊云∶针药莫治者,调以甘药。仲景因之。喻嘉言曰∶寿命之本,积精自刚;然精生于谷,谷入少则不能生血,血少则不能化精。《内经》云∶精不敷者,补之以味。味者,五谷之味也,补以味而节其劳,则积蓄渐富,大命不倾也。

士材说 守其常 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着《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率,倒是守常,初学人所不废也。

山风卦 指南车易中旨 费居诸

姜细味 一齐烹 《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太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人不成不沉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匮辨注》有论。

推荐阅读: 女总裁的铁血兵王     九星     华佗宝典     女主总想抢我爹![穿书]     蔺先生,一往情深     赘婿的逆袭,美女姐妹爱上我     错入豪门:老公别碰我     代理村长两年半,村里狗都脱贫了?     万空道仙     歌尽桃花始飘零     星际娱乐圈     重生储君殿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