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虚肿 参术良 老弱病久,肿渐成,脉虚者,加人参、白术之类。
气骤滞 七气疏 七气汤能疏浚滞气。
中风第二
五皮饮 元化方 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方出华元化《中藏经》。
五水辨 金匮详 病有从外感而成者,名风水。病从外感而成,其邪已渗入于皮,不在表而在里者,名皮水。病有不因于风,由三阴结而成水者,名正水。病有阴邪多而沉于下者,名石水。病有因风因水悲伤郁热,名黄汗。《金匮》最详,熟读全书,得意其旨,不然卤莽误事耳。药方中精义颇详,宜细玩之。
温燥行 升清气 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指导法 草姜调 甘草干姜汤,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钱。火盛者,加干桑皮三钱、小麦一两。时医因归脾汤有引血归脾之说,谓引血归脾便是归经。试问脾有多大,能容离经之血成斗成盆,尽返而归于内而不裂破乎?市医固不管矣,而以名医自大者,亦蹈此弊,实可悔恨!温摄法 理中超 理中汤,加木香、当归煎服。凡吐血服凉药及津润益甚,外有酷寒之象者,是阳虚阴走也,必用此方。血得暖则循行经络矣。此法出《仁斋直指》。
腹中痛 照诸篇 脐上属太阴,中脐属少阴,脐部属厥阴,两胁属少阳、厥阴之交界空中,宜分治之。然其粗心,与上不异。
徐尤着 本喻昌 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推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着《尚论篇》,主张过分,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