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生脉散 久服康 此夏月常服之剂,非治病方也。
悟到此 治立痊 症虽可治,而任之不专,亦无如之何矣。
金匮法 别三般 能食而渴者,重在二阳论治。以手太阳主津液,足太阳主血也。饮一溲一者,重在少阴论治。以肾气虚不能收摄,则水直下趋,肾气虚不能蒸动,则水不能上济也。不能食而气冲者,重在厥阴论治。以一身中唯肝火最横,燔灼无忌,耗伤津液,而为消渴也。《金匮》论消渴,开口即揭此旨,以补《内经》之未及,不必疑其错简也。
自伏所主至此,其小注俱《内经》本文。转旋,言心手矫捷也,其要旨在调此中气二句。中气者,土气也。治肝不该,当取阳明,制其侮也。
静阴象 动阳宣 癫者笑哭无时,说话无序,其人常静。狂者唾骂不避亲疏,其人常动。
败精淋 加味啜 过服金石药,与白叟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乃至内败而为淋,宜前汤加萆 、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
肝风木 相火干 厥阴为风木之脏,厥阴风木为少阳相火所居。
邪传变 病日深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而至也。
千古秘 理蕴深 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胡卣臣曰∶习幼科者,能谦虚体味,便可免乎殃咎,若骇为异说,则不法无极矣。
真武汤 水归壑 方中以茯苓之淡以导之,白术之燥以制之,生姜之辛以行之,白芍之苦以泄之,得附子本经之药,领之以归其壑。
附敷药拔风害人说
目睹者 实痛心 人之死于病者少,死于药者多。今行道人先学利口,以此药杀人,即以此药得名,是可慨也。
消渴第二十一
若瘟疫 治相侔 四时不正之气,及方土异气,病患秽气,感而成病,则为瘟疫。虽有从经络入、从口鼻入之分,而见证亦以六经为据,与伤寒同。
恒法外 内经精 照此法治而不愈者,宜求之《内经》。
攻凉施 毋固必 攻有大承气汤,凉有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云∶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又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读此,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余以末治之说,为大谬也。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若吐泻 求太阴 太阴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腹时痛为大纲,以理中汤主之。
腹痛条 须详悉 此下八句,皆言腹痛分歧,用方各别。
吐泻甚 变风淫 吐泻不止,则土虚而木邪乘之。《左传》云∶风淫末疾。末,四肢之末也。即抽掣挛急之象。
高士宗《医学真传》有桂枝汤加金银花、紫草法。
治气 景岳箴 景岳云∶疝而曰气者,病在气也。寒有寒气,热有热气,湿有湿气,逆有逆气,俱当兼用气药也。
头扭转 眼纷繁 此二句,写眩晕之象也。
竹叶汤 风痉疾 《金匮》云∶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钱院使注云∶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按∶庸医于此症,以生化汤加姜、桂、荆芥、益母草之类,杀人无算。
痛而烦 里热窒 小腹痛虽为停瘀,而不大便、日晡烦躁、谵语,非停瘀专症也。血因热裹而不可,非血自结于下,但攻其瘀而可愈也。《金匮》以大承气汤攻热。
少阴病 肾气寒 饮水多小便少名上消,食谷多而大便坚名食消、亦名中消,上中二消属热。唯下消症饮一溲一,中无火化,可知肾气之寒也,故用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