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 痰饮通剂。

谓下焦水坚如石也。其脉自沉,外证少腹满,不喘。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芒硝(各五分)黄芩 石膏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二钱) 滑石(三钱)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八分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半夏、五味。

黑锡丹 治脾肾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急。

防风通圣散 治热风卒中,外而经络手足 ,内而脏腑二便闭塞,用此两解之。较之三化汤较妥,亦为类中风实火治法。所用表药,火郁发之之义也;所用下药,釜下抽薪之义也。

水肿方

沉香 附子(炮) 胡芦巴 肉桂(各一钱) 小茴香 补骨脂 肉豆蔻 木香 金铃子(去核,各一两) 硫黄 黑铅(与硫黄炒成砂子,各三两)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方见《伤寒》。加人参者,以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苏子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六味地黄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凡统统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遗精、淋浊,属于阴虚者,无不统治之。

咳嗽诸方

五味子汤(《令媛》)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五味子(五分,研)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上九味,水煎空心折。《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来往忌之。去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泄泻方

川椒(二钱,微炒出汗) 干姜(四钱) 人参(三钱)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禹余粮丸(《三因》) 治十肿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急,小便倒霉,但是水气,悉皆主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臌胀之要药)。

枳术汤(《金匮》) 治心下坚大如盘。(如盘而不如杯,邪尚涣散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也),水饮所作(与气分有别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无形以苦泄之)。

水肿方

炙甘草汤(《金匮》) 肺燥、肺痿、咽痛、脉代等证。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风痱,身材不能自收持,口不言,昏冒不知把柄。或拘急不能转侧。方出《金匮》附方。

肾气丸(《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气短,即八味地黄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黄、桂枝。

薯蓣(三非常)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非常)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 阿胶(各七分) 芎 芍药 白术 麦冬 杏仁 防风(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干姜(三分)白蔹(二分) 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肚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分,去声。古以二钱半为一分。)大黄 虫丸(《金匮》)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哀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水肿方

俗传中风方 风症以攻痰为大戒,凡人将死之顷,皆痰声漉漉,不独中风一症。元阳无主,一身之津血俱化为痰,欲攻尽其痰,是欲攻尽其津血也。故录此觉得戒。

发笑散 治统统血滞作痛如神。

推荐阅读: 凌天剑尊     盖世丹帝     我居然是这种身世     宠妻总裁坏透了     假太监:再不死我就当皇帝了     与黑道总裁同眠:偷心小娇妻     目标瓦良格     虚无战法     亿万星辰不及你     为你倾心成瘾     我曾爱你如斯     我的房间通向星际垃圾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