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便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持续射出。(技击论集P164)
大刀本亦为车战期间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罢了,初无制敌之各种神化也,与丈八长枪,殆同其服从。迨夫后代,战役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敷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历,而想出各种操纵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因而乎有各种窜改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当代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窜改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分歧,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如何之大辨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窜改,要皆未能及其紧密神化,足征完美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冲灵剑法”,就是惊绝的绝技。
《汉书?艺文志?兵法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舞剑在唐朝昌隆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才子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懊丧,六合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高深技艺,如呈面前。
明朝是技击发和分枝的盛期,以是枪术在这个阶段,实际和技术都有较着的进步,各家枪法,相竞斗丽。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是非能兼用,真假尽其锐,进不成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许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真假,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火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炙烤的梨花枪,并申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捆扎于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类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呈现之前,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战国期间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简便,发射速率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率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
明朝多仿日本刀式,作双手握柄砍杀的长刀,能够削断或砍损敌手的长兵之柄。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善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身多两断。技击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描述刀的英勇彪悍,雄浑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以是单刀讲究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矫捷,高低调和,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势。目前风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
晋代的弩较汉朝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仲春(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