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晋国想要攻打齐国,便先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以观齐国君臣朝堂之势,齐王盛宴接待范昭,酒酣耳热之际,范昭向齐霸道:“齐国夙来爱贤重士,昭渴慕已久,本日得瞻齐王盛颜,敢请齐王赐酒一樽!”齐王闻言喜之,便命摆布之人将酒倒进本身酒杯,再递给范昭。范昭结过,一饮而尽,却不谢恩。晏赤子知其用心摸索,便厉声号令侍臣道:“将此樽抛弃,为我王另换一樽。”范昭返国,奏报晋公曰:“齐国宫廷,深远之士有之,奇兵有之,故此时攻齐,恐不得天时矣!”晋国遂罢了攻齐之意。故有“樽俎折冲”之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以外。晏赤子是也。
荆策也是机灵之人,听孤竹子之言,便知他故意提示本身。当下略一思考,便道:“先生此言差矣。齐国自姜太公封国建邦,便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得天子授挞伐之权。但是这些都是开端之事,鄙人觉得,齐国王室,向来敬贤爱士,天下士子,常常游学,必先至齐国,遂使齐国文风,蔚然深秀。若无此,何来管仲良辅?若无管仲,又何来桓公霸业?固然近几年来,强臣据国,屡有事端,但历代齐王,并不一味暗弱,识人之明,用人之信,尚且有之,不然又何来晏赤子辅政?又何来樽俎折冲一事?鄙人倒是感觉,如果齐国再得一员良将,稍待光阴,何尝不成与晋国并肩称霸,长远来看,更是不成量也。何来先生干枯不兴之说?”
众士子见他不被骗,竟然还能反问一句,便有人唏嘘,有人喝采。
三人一樽酒未完,又有一名侍女过来,请三人移座,到另一僻静之室,屋中格外敞亮,又树影婆娑,如女子衣袂漫卷,飞云惊鸿,凭窗望去,恰是青梅酒坞第四进院落,院中载满合欢树,此时髦不是花期,惟绿叶成荫,匝地成凉,小桥流水,叮咚入耳。三人按年齿落座,田穰苴最为年长,伍云起码。甫一落座,只听琴声泠泠,自小院中传来,操琴之人,通体白衣,皑皑胜雪,腰缠软剑,澄澄金黄。恰是周青阳。这第四进院落倒是私宅,除了她与父亲,谁也进不来。绿树掩映中,一木雕女子,身姿婀娜,面庞洁白。恰是她母亲的模样。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喝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撤樽更之。”……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
伍云甫一见他,便又跟他笑闹几句,他便将刚才所说之话如何拼集得来,一一跟他申明。伍云见贰心机坦白,便又嚷着拿酒敬他,倒是出自至心。
四人往右行走半晌,身后噪杂之声已消,绝顶又见一门,门口立着一妙龄女子,眉清目秀,却另有一番书卷之气,见得四人走来,便将门翻开。
荆策常日居于晋国为多,又对齐国之政非常存眷,何况是晏赤子之事,他天然晓得。只是不知此简何意。不由皱皱眉头,将竹简递给孤竹子。
周青阳将那名清秀女子叫到身边,低声私语几句。那女子便穿过人群,与孤竹子轻声私语了些甚么。只见孤竹子点点头,却又拱手对荆策道:“小将军远道而来,天然是青梅酒坞高朋,只是书酒院自来如此端方,鄙人也不敢例外,还请小将军包涵。”此言却极有讽刺之味。
转而又想:他既以如此说话问我,我便不能以江湖之言答他才是。遂说道:“鄙人幼年之时居于齐国,虽多在边塞一带,但齐国风景,至今犹记于心。中间各国游学,可有到过齐鲁之地?”
又一士子拱手道:“鄙人宋国戴潜。足下便是齐国人士,可知‘樽俎折冲’四字由来?”